第939章 慢了(第2/3页)

作品:《调教大宋主要人物

这个回答可是惊着唐奕了,连范师父和贾相爷都是一脸发懵。

什么情况?一贯五百钱按说已经不少了,听这意思,两贯多人家都没放在眼里。

“那这....”范老师茫然看着空空如野的农庄。“这人都去哪儿了?”

不爱去,那怎么还就剩下您这么个老太太看庄子呢?

“去镇上务工了?”

老妇回答的极是干脆,下面一句差点没把三人噎死。

“镇子上随便一家毛纺作坊就能出到三贯多一个月,且看纺车的活计老人、小孩儿都能干,比去皇陵强多了!”

“......”

“......”

“......”

三人石化当场。

范老爷和贾相爷下意识把目光对准唐奕,闹了半天,是你小子的产业把人都抢走了啊?

唐奕也懵啊,看着两双刀子似的眼神儿,露出诸多委屈......

“真不怪我,都包出去了啊!”

......

————————————

回去的路上,三人皆是沉默不语。

范老爷一阵哀戚,先帝仁德一生,为其修陵倒比不上一帮乡野富户的“生意”来得实际,这难免让范老爷有点为先帝不平。

而贾相爷也拧着眉头,却是猜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而唐奕....

更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如范师父一般为赵祯不平。

另一方面,他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他自己。

大宋正在蜕变,这种从根儿上开始的蜕变,直到今天亲眼所见,他才猛然意识到已经开始了。

“子浩....”贾昌朝忽的发声。

“你也不用过多自责,毛纺之业你交给了老夫,却是老夫和辜家没有掌控好啊!”

贾相爷难得安慰人,不想唐奕确是摇头。

“我没有自责,只是有些心情复杂罢了...”

“哦?”不但老贾,连范仲淹也是一疑。

收拾神情,“说说看。”

唐奕淡然一笑,“至少从百姓这方面来说是好事。”

“一方面,他们有地可种,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又可在闲时务工,大大的增加了家庭收入。”

“这种工农结合的新民情,说通俗一点,是让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了,变得有钱。”

“说高深一些,则是增强了农民对天灾的抵抗力!”

“......”

范仲淹和贾昌朝不语,细想着唐奕的话。

增强农户对天灾的抵抗力,用词虽是新鲜,可是对于他们二人来说,却是已经听烂了,这是唐奕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很容易理解。

农民手里有了钱,再有天灾人祸就不置于卖家卖地,那田地兼并之险也就大大缓解,国家也就能更趋于稳定。

其实,对于大宋这样以农事为主的时代来说,增强了农民抵抗力,就等于增强了国家的抵抗力,确实是好事。

“还有呢。”唐奕继续道。“从前的农户春秋两季下地务农,夏闲冬猫,等于一年只干半年的活。”

“如今毛纺、运输,这些需要密集劳力的行业逐渐兴起,填补了夏冬的劳务所需,让农户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都有收入,这不就是好事儿吗?”

看着两个老相公,“可别小看了这其中的能量,等于是激发了民间的潜能,利用了过剩劳力。”

两个老头儿听的连连点头,倒也不再纠结宁可去给纺户出佣,也不去给先帝修陵的事了。

范仲淹见唐奕眉头不展,说的是好事,可是一点高兴的模样都没有。

“既然是好事,大郎可还有什么忧虑?”

“有....”唐奕把眉头皱成了川字,缓缓点头。

“而且,不是一般的担心,而是忧虑很大。”

“哦?忧虑什么?”

“慢了!”唐奕吐出两个字,看向范师父。“我们慢了,朝廷慢了!”

“而且,慢的不止一拍......”

“若不早做准备,是要出大乱子的。”

“说来听听。”范仲淹吓了一跳。

唐奕道:“就拿今日所见来说吧。”

“朝廷居然不知道地方上的用工环境,还抱着以前的思维去招工。”

“结果呢?那些纺织户比朝廷反应更快,抢人更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唐奕面色凝重,“人都是自私的,都是驱利的。”

“纺户能开出更好的价钱,民夫不去修陵去挣更多的钱,这无可厚非。”

“关键是,我们所谓的朝廷居然不知道这一点,居然到了今天还没反应过来......如此下去,是要出大问题的,是要灭朝的!”

......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