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跖之徒(第1/3页)

作品:《春秋我为王各女主结局

函谷关的城墙并不长,半里不到的狭窄谷口横亘着数丈高墙,所以赵军没法一次性投放太多兵卒,而城墙又用石头垒成,坚固无比,非少梁砲无法摧毁。秦军只需要在这里布置一千人的队伍,分作两排前后协作即可,能以二敌百,这便是所谓的“百二雄关”。

但纵使如此,在城下火力的掩护下,蓄力已久的赵军很快就登上了城头,失去城墙掩护的守城秦卒只能忘死拼杀。弓箭没了,他们还有戈矛,戈矛残了,他们还有手脚,利用擂木、滚石等守城器具给赵军攻城步卒重击。所有人都清楚,只有将敌人赶下去,他们才有机会守住这处咽喉锁钥。

秦卒戈矛突刺,带起一溜血水,血雾飞扬,一个刚刚从城头露出脑袋的敌军被长戈啄破脑袋,他的身体离开了云梯,垂直往城下摔去。下面的赵军士兵看都不看一眼,继续往城墙上攀爬,然而就在这时,城头伸出守御用的木钩,抵住云梯……

几名秦卒用力推动长钩,云梯顿时剧烈晃动起来,云梯上的赵卒大骇,加速往城墙上冲去,城下的人也想靠云梯下面的底座稳往长长的梯身,一时间城上城下,双方用尽全力争夺着这架云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秦军脸上青筋浮现,高喊着口号迸发出惊人的气力,这架云梯终究被他们推倒,上面的赵卒来不及躲闪,一连串地从上面掉落下来,重重的摔在地上,引起下面的一阵慌乱……

但赵军的云梯有数十架,几乎铺满了整个城墙,被推开一架,再搭上一架,虽然临时打造质量不太好,但这却是赵军走向胜利的阶梯。

赵卒没有气馁,他们前赴后继,犹如飞蛾扑火,惨痛的损失,横流的鲜血反而激起了这些鲁地青壮的回忆,仿佛回到了当年跟随盗跖起兵的日子……

十多年前,诸侯奢靡无道,各地天灾连绵,饿孚遍地,活不下去的鲁、卫、宋百姓流窜进入山林沼泽,为了躲避诸侯卿大夫追捕惶惶不可终日。是盗跖的出现将他们拧成了一股绳,他们跟随自号“将军”的盗跖与诸侯、大夫为敌,纵横大野泽多年。之后又一同战败被俘,一同被赵氏收编。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他们也历经了数次大战,没有死在孟诸,没有死在凡、共,没有死在汶水,没有死在洛北,却死在了这座函谷关。看着亲如手足的袍泽永远倒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城上城下的赵卒眼中充满不甘,不由放声怒吼:

“跖之徒!”

如同时空轮回一般,更多的人颤声回应。

“跖之徒,从卒九千,凌暴诸侯,横行天下!”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这个熟悉的口号激发了赵军士卒的血性。越来越多的赵兵开始加入呼号的队伍,发泄他们心中的悲愤,盗跖一时间也热泪盈眶,不由放声大喊道:

“跖之徒,听我号令,拔此城邑!”

“待入秦后,穴室枢户,驱其牛马,取其妻女……”

随即盗跖也身披铠甲加入了战斗,几步便沿着云梯登上城墙,他身后欢呼连连,抢钱抢粮抢女人,这就是群盗们最为兴奋的事情,十年的军纪也比不上这口号的刺激。兵卒们追随着盗跖的旗帜,悍不畏死的冲上被血肉铺满的城墙。

他们不再胆怯不再退让,而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打法,哪怕是以二换一,以三换一,他们也能取得最终胜利!一时间城头惨叫不休,秦军节节败退。

是夜,经过半月攻防,连日连夜的激战后,函谷关陷落于赵军之手……

……

“此关自此为赵氏所有矣!”

四月中旬,在楚军突然从陆浑撤军后不久,函谷关城头,盗跖一头乱发迎风飘扬,他傲然独立,肆意地站在城垛上眺望四方。

近处,兵卒们还在搜寻残敌,为了攻破此关,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千赵卒丢掉了性命,两千余人受了轻重不一的伤,无法继续前进。

没错,虽然战损比高达五分之一,但盗跖依然要率领他们速速西去,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风陵渡南岸。

休整一日后,盗跖留下伤兵和一千兵卒守备此地,其余**千人再度启行,开始向西开拔。离开函谷关后,还需要走三十里“桃林道”,也就是函谷的西段,才能离开这处险要的谷地。

传说上古之时,来自东夷的巨人夸父逐日途经此地,因为口渴,他便俯下身子喝干了河渭之水,却仍不解渴,他便想渡河去河北饮大陆泽之水,然而却渴死在这一带,夸父的尸体倒下后化作了一道山,便是崤山,而他所弃的桃木手杖掉在函谷关以西,就是桃林。

桃林地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崎岖在河岸高崖间,车不分轨,马不并鞍,赵军通过还须攀抓草根石棱,这才可免于坠落下去。

于是赵军的队伍拉成了一条长蛇,沿着蜿蜒的小道缓缓前行,预计走到下一处地势较为开阔的城邑瑕邑,得花一天一夜时间。

盗跖骑着马走在队伍的中段,不时抬起专属于他的“千里镜”观察周围情形。

桃林的确有许多桃树,时值四月,正是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