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盗墓笔记(第2/3页)
作品:《春秋我为王地图》但虎符却落下了,何足怪哉?子路可以凭借此物说服阳关守将投降,我可以以三邑大夫的身份,保他和手下所有军吏兵卒无事。”
“原来如此。”子路是个直肠子,再加上被赵无恤言语折服,正对他敬重有加,所有也没多想。
他下定决定后也不再纠结,立刻轻车快马朝北方而去,连多余的兵卒也不等了。
冉求在赵无恤身后感慨道:“子路师兄性格倔强,平日里无人敢惹他,也只有夫子能说教他一二。大夫却是能折服他的第二人,冉求佩服。”
赵无恤则无奈地摇了摇头:“唉。国运多舛,只能各自尽力而已。希望子路此行能顺利完成君命,解除北境的大麻烦。”
既然答应了的事情,他也不再耽搁,立刻下令道:“穆夏、田贲,你二人立刻回城西集结武卒,力求今日内随时都能开拔。”
“至于解救中都邑,子有,这事非同小可,我无法独自决断。必须知会季氏、孟氏二位卿士才行。”
无恤心里想的则是,本来就是全体卿大夫共同承担的剿寇义务,怎么能让自己一人承担?不乘机多要些好处,怎么对得起自己,怎么对得起手下那些流血流汗的儿郎们?
……
与冉求彻夜从郓城赶来曲阜报信同时,季氏、孟氏也各自从不同的渠道得知了盗跖劫掠周边城邑的消息。
在接到传车通报后,已经回到府邸的季孙斯、孟孙何忌的反应相同,那便是立即召集家臣商议。季孙斯因为早上少正卯的分析,已经料到会有盗祸兴起。却没想来来势如此猛烈,而孟氏则有些措手不及,好在子服何对大野泽盗寇多有了解。
他们都在分析这次盗寇作乱对自己孰害,孰利。
“孟氏在那边并无领邑与田亩。反倒是赵子泰的三个城邑都在大野泽、雷泽左近,若能让群盗和他两败俱伤,那就再好不过!”孟氏的公敛阳如此算计。
至于孔子的中都邑。他区区一个不得志的士人,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并不值得孟氏费大力气去帮忙。孔子虽然当过孟孙何忌的礼乐老师,但孟孙与他的关系却并不佳。也只有与孔门交好的南宫阅和子服何忧心忡忡,谏言是否需要派兵去驱逐一二。
公敛阳倒是理直气壮地反对子服何:“季氏乃是执政,这两天也收拢了了千余私属,为何不由他们去?”
当然,季氏那边也如此认为:“孟氏兵多,在阳虎叛乱期间元气未伤,为何不他们去?”
甚至在少正卯看来,孔丘作为阳虎所树的伪诈之人,既然阳虎倒台,那他作为阳虎余党一起撤职也是应当,少正卯倒浑然把自己也是阳虎所树的往事选择性遗忘了。
最后的结论是,盗寇虽然来势汹汹,但不过是癣疥之疾,抢完这一波就会和往常一样缩回沼泽山林里过冬。反正大野泽离曲阜极远,两家也很少有领邑在那边,并不会侵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二卿表现得漠不关心。
除了一边竞争,一边提防外来者赵无恤外,二桓更希望早点找到阳虎的踪迹,夺回还在叛军手里的费邑、阳关、灌城。虽然没有明确划分职责,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关注点已经确定了。
子路作为季氏的使者前往阳关招降,季氏的主力则防备费邑那两千公山不狃叛军。孟氏则要拔除在自家主邑郕地北面的灌城,若是有机会,便向东夺取阳关,控制整个北境。
或迫在眉睫,或有利可图,反倒是围剿盗寇吃力不讨好,接到赵无恤拜帖请求召开公议后,季氏和孟氏竟抱着敷衍的态度,借口忙于其余事务,想拖到明天再议。
孟氏的公敛阳幸灾乐祸地说道:“反正赵无恤分到的职责是夺回郓城,现如今早已办到,他的武卒不是号称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的强军么?此次剿寇,不如一人为之罢!他若走了,吾等正好接收城西,鲁城的虎狼便能尽逐了!”
投入季氏门下的少正卯则如此打算:“执政,一如我说过的,赵无恤做了黄雀,在阳虎之乱里得以饱食,若是再让其坐大,难免生出非分之想,莫不如让柳下跖做他背后的弹弓之人,将他削弱几分。”
在派人相邀碰了灰之后,赵无恤更是彻底看透了这两个目光短浅,内斗争先,外战缩头的卿族。中都方面,赵无恤已经先派轻骑士去窥探敌情,并不会耽误明日的驰援。
营帐内穆夏、田贲等刚刚集结好兵卒的军吏对此怒不可恕,纷纷提议干脆不理季氏、孟氏,自行开拔出城算了。武卒一向强调军事行动必须干脆果断,所以对鲁国二卿的拖拖拉拉十分不耐。
连一向谦谨迟缓的冉求都忍不住破口骂道:“无怪乎夫子曾说,当政的三桓等人都是些器量狭小的人,何足算也?”
赵无恤虽然愠怒却不冲动,而是反过来问冉求:“子有,你说过当时你除了见三四千盗寇围攻中都外,还看到有源源不断的群盗朝南方赶去?”
“正是,当时已经是傍晚,但群盗密密麻麻,有乘船的,有步行的,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边。”
赵无恤凝神思索,那幅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