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统一的必然(第1/2页)
作品:《春秋我为王笔趣阁》“天下,定于一……”
孙武是极为敏感的兵家,能见微知著,数年前,他从赵氏和诸卿田亩制度的细微差异,就断言赵氏将在六卿混战里胜利,并最终取代晋国。他也早已敏感地意识到,赵无恤的所作所为,和过去的霸主、强卿们都有所不同。
果然,却听赵无恤说道:“平王东迁后,王道已衰,天下迎来了强者为侯伯的霸道,诸侯力争,百姓疲敝。一栖多雄,一隅多强,这是战争频繁的祸乱之源,因为诸侯都下意识地想要扩张土地,增加人民。”
“宗周时武王、成王分封了百余诸侯,到后来相互吞并,只剩下数十,其中秦灭国十余,楚灭国四十有余,晋灭国三十有余,齐灭国二十有余。现在的形势是,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领土大小尚无数百里者,人民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者。这三百年间相互攻占吞并,土地之博,至于数千里,人民之众,至于数百万!”
“从中,武子能看出什么规律来么?”
孙武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能立于世间的邦国,也越来越少,无非是周、晋、楚、吴、齐、秦、郑、宋、鲁、燕而已,其余小邦,不值一提。”
“不错!当今天下的大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兼并最后会导致一个级强国崛起,真正地称霸中原。”
很明显,赵氏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强国,赵无恤正在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孙武猜测,他的最终目的,只怕不会满足于做一个侯伯……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当九州只剩下一个中央,一个官府时,兼并的混战不就可以终结了么?所以天下必将迎来大一统,**同风,九州共贯!”
……
大一统何也?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孙武沉吟良久,直到战车驶出了很远很远,才长太息道:“大一统,这就是赵卿的目的么?真是振聋聩,老朽钻研了半辈子军争,眼光从兵势上升到地势,再上升到国势,但终究跳不出窠臼,直至今日,方知数百年乱战的最终归向,竟是统一。”
“先生能理解么?”赵无恤对孙武的反应十分期待。
他并非没有跟身边人透露过他“平天下定于一”的野心,但旁人无一例外地以为,赵卿这是要效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呢!
时代造就了人,春秋比不了战国那种频繁的交流,让统一成为开明士人内在的共识。一统天下,这的确是这时代无人想到的解决方法,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不可能。
做一个霸主,尊王攘夷,守着周室东迁以来的秩序,这就是春秋末期大国诸侯们眼界的顶端了,齐侯杵臼如此,吴王阖闾亦如此。也只有楚灵王这个疯子曾经生出了“取天下”的野心,但旋即失去了王位,自己也惨死于外,他的疯言疯语成了笑话,无人再提。
但这个时代,一些话语总能震颤人心。
图穷匕见,孙武此时的心情,大概是秦始皇看到匕的那一刻相似。
他对即将出现东西恐惧莫名。
但接踵而至的,是兴奋和赞同。
“孙武只恨没有早十年听到这番话。”孙武长拜行礼,这一次,敬的不是赵无恤的地位,而是他远时代的眼光。
赵无恤大笑:“十年前,小子还只是鲁国一个西鄙大夫,武子只怕会认为我张狂。”
他说的不错,直到近期,赵氏才有了放眼天下的实力。
孙武是能跳出一隅观看全局的人,从战略角度看,赵氏好比一只翅膀的大鸟,负海内而处,南面而立,右臂据太原,开代地、上郡,以临胡貉;左臂据鲁国泗上,东破卫国、邾国,夷灭卿族,而他的眼睛,更是盯着中原,膺击韩魏、周郑。
时代造就了人,但同时人也在改变时代,不知不觉,赵氏之势已成。内修郡县之制,外无强敌威胁,在孙武看来,这种形势,比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要好太多。
可就算赵氏强于诸侯,但他想做的事情,仍不轻松啊。
不知不觉,孙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开始设身处地地位赵氏考虑起战略来,他严肃地说道:“赵卿可知,天下定于一,非一朝一夕可成。”
“我知道。”统一战争的残酷性,赵无恤了然于心,他到目前为止做的一切,都是在为那一天做准备。
“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我可能要一直追亡逐北,导致伏尸百万,才能因利乘便,吞并诸侯。”
但赵无恤认为,那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通过战争,人类创造出了更庞大、组织更完善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减少了社会成员死于暴力的风险。政府的统治者采取措施,维持和平,虽然不一定出于心中的善意,但即便在不经意间,这样的举措也达成了创造更大、更和平的社会这一目标。
这一社会由更强有力的政府统治,而这样的政府用强制力确保了和平,并为繁荣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就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