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节 一箭N雕(第3/4页)
作品:《我要做皇帝小说一口气看完》更重要的是,赵佗曾经动员他的军队。下到基层,开凿水井,疏通河道,填埋沼泽,打通道路。
毫不夸张的说,正是赵佗,将两广乃至交趾地区,完全彻底的融入了中国。
你要知道,现在。赵佗已经在后世的越南,设立了郡县,实施了统治,而且,与当地土著相处融洽。
两汉至唐,交趾郡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五胡乱华那样的年代,交趾也牢牢的在中国的掌握中。
直到五代,子孙不孝。才导致交趾的分裂,然后有了猴子们的狂吠。
是以,假如要是赵佗愿意内附,刘彻绝对不吝厚赏。甚至,赐刘姓,裂土为王。世袭罔替——赵佗的功绩绝对值得这样的嘉赏!
但很可惜,赵佗没那么傻。
能走到赵佗那样的地位。经历他那样的经历,又岂会天真?
“使者回国。请转告南越王……”刘彻站起身来,忽然道:“赵公有太公之功,管仲之劳,朕心甚敬,倘有一日,不幸兵戎相见,朕将厚待赵公之后,以国宾相待!”
太公就是姜太公,姜齐的开国者,姜太公治齐,将东夷融入中国一系,从此齐鲁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仲辅佐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挽华夏文明于即倒,更提出了最早的民族主义口号和华夷之辩的理论。
这两人都是刘彻非常敬仰的先贤。
赵佗的功业,也不下于太公管仲。
而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数个赵佗。
正是这些先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抛洒热血,才有了后世的中国疆域,才有了天朝上国。
当然,就此时而言,赵佗的存在,阻碍了统一,是汉室的潜在敌人。
这一点,刘彻还是分得清楚的。
所以,对赵佗,尊敬归尊敬,打击归打击。
日后青史之上,自有后人评论。
刘彻在心中算了一下时间,赵佗,大抵还能再活个十年吧。
“只要你不作死,朕就让你寿终正寝,将来,还让你的子孙为你守陵祭祀,享受香火血食!”刘彻在心中默默的道。
但那个使者,却被吓尿了。
这汉天子是个什么意思?
兵戎相见????
他连忙叩首:“下臣与臣主安敢叛汉?臣主常常教诲臣等,天子,吾等天王也,神圣威严,不可侵犯,至高至上,无可亵渎,陛下龙行虎步,如神如天,恩泽及于鸟兽草木,雨露遍于四海,臣与臣主,诚惶诚恐,只愿永永为陛下藩臣,年年朝请,岁岁纳贡,永永为陛下爪牙!请陛下明鉴!”
说着,他就不停的叩首,头都快磕破了。
刘彻见了,不由得有些好奇了。
南越国居然能出这么一个忠臣?
也确是难得了!
刘彻翻了翻国书,就看到了此人的大名:郑永,字子江。
再看他的面貌,显然是汉越混血。
刘彻沉吟了片刻,道:“郑卿表字,可是来源于《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郑永叩首道:“圣明无过陛下,下臣表字,乃老师所取,确是来源于《诗》!”
刘彻点点头:“永以水长,江海常思,卿之老师,何人也?”
郑永叩首,道:“启禀陛下,下臣恩师,江都广陵赵公讳钧。赵师,二十年前自广陵至南越,教授子弟,授臣等诗书礼乐,臣等感恩不尽!”
刘彻点点头,大体清楚了是怎么回事。
当年,汉室有个楚元王刘交,最喜欢的就是传播文化,在刘交私人小金库的支持下,许多文人,如同唐三藏去印度一般,在楚元王的支持下,向着三越、西南夷出发,在异国他乡,传播文化,顺便传播中国的意识形态。
楚元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楚夷王郢客也是个文青,继续沿着他老爹的道路,支持文化事业。
小猪后来能那么顺利的吃下三越,开发西南,楚元王楚夷王父子要记一功!
而这些远走四夷,传播文化的文人,绝大多数,都是儒家一系。
所以说,后来儒家的崛起和独霸,并非无因,单单就是这份对本门学说和思想的坚持和毅力以及虔诚,就甩其他学派好几条街了。
刘彻不由得问道:“爱卿老师可还尚在?”
郑永闻言,脸上不由得微微露出些哀伤之色,叩首道:“恩师已于前岁驾鹤西去,臣与诸弟子亲自扶灵,送归恩师梓棺归于故里……”
“传道授业解惑,师长之恩泽也,朕亦有所感触……”刘彻回头对王道吩咐,道:“传朕的命令,命江都王寻访赵钧墓地,派人祭扫!”
刘彻说着,在案几上摊开一张白纸,挥毫泼墨,写下一句话,交给王道,吩咐道:“去,将朕的这副字,勒石刻于赵钧墓前!”
王道接过那张白纸,偷偷看了一眼,只看到了八个大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刘彻来说,这副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