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节 器械一量(第2/3页)

作品:《我要做皇帝视频

而哪位商人,则背靠这个巨头,踩着其他人的尸体,不断壮大。

李悝有位白圭,商君也有一位幕后的大商人。

至于晁错背后是谁?

刘彻懒得去管。

但有一点能肯定:当初,晁错在先帝潜邸时,靠的就是帮着先帝将内外一切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被重用。

倘若刘彻没记错的话,当初,那长安九市的管辖权,是划归给了晁错的内史衙门。

而不是先前的中尉或者中郎将什么的。

“臣听说,陛下下令调动虎贲卫,封锁了鸿固原一带的道路,不知可有此事?”晁错微微沉吟,然后问道。

“哦,没什么事情,不过就是几个奸商,盘剥百姓,敲骨吸髓,被朕逮到了……”刘彻轻描淡写的挥手道:“此事,卿就不要过问了!”

虽然刘彻知道,这个事情是瞒不住人的。

所以,抢先给它定调。

只要控制住事态,不让儒家知晓,这事情就闹不大。

晁错一听刘彻的口吻,心里就有底了。

他微微躬身,说道:“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决断,那臣就不会再过问了,臣会命令御史,严禁讨论和商议此事!”

刘彻闻言,点点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

晁错的反应,让刘彻确信无疑。

这位大汉的御史大夫,肯定与鸿固原的那些商贾们有着一定的联系。

想想也正常。

既然汉室将帝都设在长安,那么,朝臣的立场和倾向,被关中的豪族影响和拉拢,也就在所难免。

甚至,其实,就是刘氏皇族,也要受到关中人的心态和想法的影响。

关键在于,影响的深浅了。

“卿与孟氏,走的太近了……”刘彻忽然说道:“离远一些吧!”

晁错闻言,一愣,随即低头拜道:“谨奉命!”

孟家是他微贱时的友人,也是他现在难得的知己。

但让人好笑的是,与很多前辈一样,他的这位知己,正好是商贾出生。

刘彻深深的看了一眼晁错,他很清楚,对于他的那个命令,晁错必然会百分百执行。

儒法,系出一源,本为一体。

在本质上来说,儒法是一根藤蔓上生出来的两根枝桠。

只不过,生长方向,完全变了个样。

儒法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相同的特征,但却又完全不同。

譬如,最核心的忠孝观。

韩非子在其不朽巨著《五蠹》中,就举了两个例子来表明儒法不同。

第一个例子是楚国人直躬发现自己的父亲盗羊,告到官府那里,官府再上报给令尹,令尹裁定,下令杀死举报者直躬。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儒家的祖师爷孔仲尼当年为政鲁国,鲁国与外交战,三战皆败。

当时,有一个人,每次都从军出征,但每次都临阵脱逃。

这个人被抓住,送到了孔仲尼面前。

孔仲尼问他为什么要逃跑。

此人振振有词:吾有父,身死莫能养。

于是孔仲尼‘举而上之’,还要将他任命为官吏。

针对这两个事情,韩非子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认为‘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当然了,现在是没有人敢再把韩非子的这些话当成真理宣扬来。

法家就从不公开谈论和讨论《五蠹》的这一段,仿佛将它遗忘。

但,在事实上,在法家大臣眼里和心里。

他们却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儒法,都同样提倡忠孝,推崇忠臣孝子。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里。

儒家是孝在忠前,而法家是忠在孝前。

一个词语的位置的变法,最终,变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甚至在人们眼里,今天的儒法,完全就是两个南辕北辙,互相矛盾的学派。

但,深究历史,你就会发现。

法家的道统来自于子夏先生,而子夏先生是孔夫子七十二门徒之一。

而晁错,毫无疑问,是一位最正统的法家大臣。

在历史上,他曾经为了理想和抱负,而坐视其父自杀。

所以,刘彻知道,既然他这个君王下令了,那么晁错就一定会跟商人们保持距离。

“太学那边,知道消息了吗?”刘彻又问道。

“还没有……”晁错低头问道:“是否通知太学诸子?”

“不必了!”刘彻摆摆手道:“太学诸教授,往日里教授学生已经很辛苦了,这等琐事,就不必惊动他们了!让他们安心做学问吧!”

现在,田叔还在坐镇太学,所以,儒家在田叔的镇压下,应该是翻不起浪。

但问题是此事,刘彻根本不敢让田叔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