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节 广关(1)(第2/3页)

作品:《我要做皇帝完整版

己的大臣们:“此其一也!”

广关,当然不会只广函谷关!

刘彻的手放在萧关上,然后向前推移,将之一路推到常山脚下。

这里在过去一直是代国的土地。

但是,今天,刘彻已经决意,要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关中的范畴。

“朕意迁代王登王彭城,奉高帝庙,为徐王!”庞大的楚国,并不符合刘彻的心意,所以,他学习当年自己祖父的故智,将楚国一分为三。

彭城以东为徐国,彭城以北依旧为楚国,剩下的化为郡县,以此保证,中央政府能管控这些地区。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举措,关中同时向南北扩张了三百里。

但这依然只是个开始。

刘彻抬起头,看向了地图中巍峨的太行山。

假如,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

那么临晋关岂能不动?

既命临晋,当然要名副其实!

刘彻大手一推,将它越过黄河,直接推到了上党郡的东南方,太行山脚下!

这样,汉家关中的地盘,就大大增加了。

从此,关中中部,向东方扩张到新安,中部地区的北部,直抵太行山,与井径古道相依从,北部扩充到代国,循着常山(恒山)山脉,越过太原,抵达了常山脚下。

关中面积因此扩大了一倍多!

县治从原先的六十八个,变成了一百五十一个。

下辖人口,从五十万户,变成了一百余万户。

关中可动员的兵力上限,从最多三十万,变成了闭着眼睛也能拉出五十万。

更重要的是,广关之后,关中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可以养马的地方太原和附近的地区,非常适合养马。

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以当地为基地的。

而且,汉家的苜蓿草种植基地也在那里。

群臣看着都是目瞪口呆。

唯有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能稍微镇定一些。

因为,在事实上,过去四年,他们不止一次与天子、尚书们商讨过广关一事。

汉家国策,强本弱末!

在实际上来说,历代天子都曾经做过广关的美梦。

将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临晋东移,这都有过设想。

但,此事的难度,却非同小可。

假如放弃函谷关,没有了函谷关天险,万一关东出了乱子怎么办?

就像吴楚之乱时,若无函谷关之险,吴楚乱兵就可能会去雒阳了,没必要渡过黄河去跟梁国死磕。

另外,移关这种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新起关隘,想要修成要塞,花费可不是一般大!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终于,周亚夫不得不问道:“陛下欲广关,强本弱末,以实社稷,臣等皆拜服,唯陛下高瞻远瞩……只是……”

周亚夫咬着嘴唇问道:“若函谷关天险不在,一旦东方有事,国家如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唱双簧了。

因为,周亚夫与刘彻早就研究过了函谷关东移后的问题了。

事实上,当年河东之行后,回来,再到登基,刘彻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函谷关东移的调查和仔细取证。

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先后派遣使者和官员数百人次。

终于,被刘彻找到了解决办法。

函谷关东移,新安之险,显然不足以为凭据。

当然,刘彻可以说,我可以在关内起潼关,镇钥关中!

但,关中人和大臣们并不这么看。

因为,比起在关内的潼关,关外的关隘显然更重要。

几百年了,关中人习惯了函谷关保护自己。

要是一下子没了,哪怕你拿出比函谷关更坚固和更险要的潼关,人家也未必买单。

毕竟,长久以来,函谷关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底线。

函谷关不失,哪怕关东打的再厉害,大家也权当看戏。

但函谷关一失,关中人马上就会人心惶惶。

所以,需要给关中百姓和士民吃颗定心丸。

让他们知道,虽然函谷关东移,但其依旧是保护关中的门神。

怎么办?

刘彻将手指在地图上的新安县以东,大概在弘农郡的东界上一点:“朕将在此设一关隘,为函谷关之犄角!”

群臣定睛一看,此地,正是弘农郡的陆浑县,与新安县恰巧就在一条直线上的南北两端。

假如控制了此地,并且建立起要塞。

那么,它就将与新函谷关,一道成为了全新的路上门神。

任何从东方来的敌人,都必须要面对是打函谷关还是陆浑关的考虑。

他们甚至不得不分兵。

因为假如只攻击一个地方,那么,关内的汉军就可以从另外一侧进行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