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节 土鸡瓦狗(3)(第2/3页)

作品:《我要做皇帝完整版

正,老刘家自己对着自己喊‘德薄’也喊了足足五十六年了。

也不差这一次。

无非是丢点脸面罢了。

脸面又不值钱。

但那位大臣却吓得立刻匍匐在地,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天子自己喊自己德薄,那是人家谦虚。

假如,某个大臣当面告诉这位陛下他‘德薄’。

这位大臣会是个什么下场?

运气好一点,如冯唐对太宗说:鄙人不知忌讳,于是至今在南国打转,终生不能入朝。

运气差一点的话,那就可以直接摘去乌纱帽,回家种田,然后再祸连子孙。

“命令卫尉,立刻肃清长安街道!”刘彻站起身来,做出了决断:“长安不许看到任何扰乱秩序之人,有关人等,若要鸣冤,或可至廷尉衙门,递交诉状,也可走执金吾衙门,申辩罪名!”

群臣听了面面相觑。

去廷尉递交诉状,或者去执金吾申辩罪名?

这岂非是: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还有比这个更搞笑的事情吗?

刘彻也知道,这样说,似乎有些吃相太难看了。

而且,会给天下人一种错觉,既他这个天子,根本不讲仁道。

尤其是对士大夫和地主们不够‘友好’。

这可是一个很不妙的名声。

这天下,也终究是天子与士大夫列侯共治之的天下。

皇帝可以偏帮下层泥腿子,但也需要照顾士大夫贵族的感受。

打一巴掌,必须得给颗甜枣安慰。

“诸民若对裁决有异,或者不认同廷尉及执金吾之判罚,可至北阙击登闻鼓而鸣之,朕闻鼓而必出!”刘彻丢下这么一句话,就转身拂袖而去。

汲黯立刻就带着尚书郎和侍中们跟上。

独留下其他人面面相觑。

直到天子远去,这些大臣,才叹了口气,有些战战兢兢的起身。

“击登闻鼓?”有人在心里摇摇头。

汉家确实有这么一个击登闻鼓而鸣之的制度。

这是当年缇萦救父后,太宗孝文皇帝给天下百姓和受冤者留下的最后一条道路。

只是,这条路,等闲不会有人敢走。

原因在于,鼓响而天子出焉。

天子出则九卿会审,三堂共议。

该案的一切往来文书和裁决证据,统统将会摆上台面,暴露在阳光下。

除非有人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是喊冤的。

不然,呵呵……

惊动天子,而你又不能证明自己清白?!

该当何罪?

至少也是杀全家的大不敬之罪!

更何况,这登闻鼓,也不是那么好敲的。

登闻鼓立在公车署内,公车署在北阙之下。

想敲响登闻鼓,先要感动北阙驻军,让他们放行,然后,还得让公车署的署长也点头同意进入。

但问题是,假如某人能感动北阙驻军,让他们放行,又能说服公车署的署长,让他进入。

那么,在实际上,此人其实已经得到了天子的同意。

是天子授意他去敲鼓的。

而倘若天子授意了,那么还有什么案子是翻不过来的?

所以,这就是一个悖论。

登闻鼓立在公车署将近二十年,至今被敲响的次数,不过三五次。

而每一次都导致了一位列侯甚至一位九卿的垮台。

“看来这刘氏对齐鲁的戒备和恨意,至今未曾消散……”许多人都在心里想着。

颜异更是有些失魂落魄。

齐鲁士民数百人,穿郡过县,冒着重重危机来到长安,但迎接他们的结果却是如此的悲哀。

这让颜异有些无法接受。

颜异看过执金吾和廷尉上报的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士大夫和地主的案卷。

仅从案卷上罗列的罪名和列举的罪证来看。

这些士大夫和地主,完全是‘死有余辜’。

鱼肉乡里,横霸市井,唆使游侠,对百姓敲骨吸髓,勾结官吏,摊派徭役和税赋,动辄侵夺民田。

可谓是罪孽深重,死不足惜!

但是……

“陛下对吾齐鲁何其薄也……”

天下这么干的地主和士大夫,又不仅仅是齐鲁这么干。

齐鲁地主也仅仅是稍微出格了一点,贪婪了一点,不那么讲吃相。

何至于此!

且……

君子死而冠不免!

就算要治罪,也不该用律法治罪啊。

完全可以更人性一些。

事事都按法律来办,汉家与秦朝有何区别?

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嘛!

“唉……”颜异长长一叹:“长此以往,恐怕天下,将要沸沸扬扬,物议纷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