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节 朝觐的人们(第2/5页)
作品:《大汉之帝国再起》毕竟,前不久他刚刚捅了一个篓子,几乎搞的长安朝野一片哗然,至今依然有人借此弹劾他。
“朕已经跟太皇太后商量过了,打算让卿出任未央宫卫尉一职,卿,可愿意?”刘彻问道,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了,太皇太后都已经用印了,所以,今天实际上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
两天以后,刘彻下诏,诏梁王刘武,入长安陛见。
刘彻在下达这道诏命的时候,心里其实很是纠结。
假如有可能,他根本不想把刘武这个叔叔诏到长安来。
皇帝老爹驾崩后,刘彻就怂恿晁错上书,说是吴贼虽定,但地方未靖。还需要梁王坐镇睢阳,震慑宵小。
好说歹说,用这个理由,把刘武按在睢阳,使之不可能到长安来干扰政权的顺利交接。
但拖了这么两三个月后。却再也拖不下去了。
东宫的太皇太后,想念幼子之心,如同这盛夏疯涨的野草一般。
这一次,她老人家甚至使出了绝招——绝食!
老太太这一绝食,刘彻首先就撑不住了,也不敢撑了——汉室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就是最大的罪过。
况且,真惹毛了一个思念儿子的太皇太后,刘彻也担不起那后果。
目前,虽然太皇太后想学吕后,临朝称制还不太可能。
但。教训一下不孝顺的皇帝孙儿,把不孝子罚去高庙面壁思过,却是简单轻松加愉快。
当然,政治就是交易。
既然刘彻这个孝顺的皇帝遂了东宫要见心肝宝贝小棉袄梁王的心愿。
那么,太皇太后也终于点头同意了,刘彻一直想办的一件事情。
次日,刘彻就制诏,改封河间王刘阏为江都王。改广陵郡为江都国,顺手,将广陵旁边的几个靠近长江与通向大海的几个县划归到江都国的范围里。
然后。一脚把主父偃和周仁给踢到江都国,主父偃为江都国内史丞,周仁为郎中令,负责为刘彻的大航海战略打基础,做开路先锋。
同时,为了表达重视。同时也表达刘彻这个皇帝兄长对弟弟的拳拳关爱之心。
刘彻任命冯唐为江都国丞相,张释之为江都国御史大夫。由这两位名满天下的重臣,去负责辅佐刘阏。
这同时也意味着。刘彻暂时放弃了他的中顾委计划。
刘阏得了好处,作为大哥的刘荣,自然不可能空着手。
随即,常山王刘荣迁为淮南王,中山王刘非吞并常山国,将中山、常山合二为一,依旧叫中山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彻不仅仅在梁王入京之事,对东宫进行了妥协,更把其他诸侯王的改封权力交了出来。
像赵国、楚国以及会稽、豫章两郡的未来前途地位,全部交给东宫决定。
经过此事,刘彻,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东宫太皇太后,就像一柄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纵使,其实东宫的老太太,并不怎么干政,也很少阻碍刘彻施政,更没有跟慈禧什么的一样,想把刘彻变成傀儡。
但,作为皇帝,刘彻还是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此时,刘彻总算明白了,历史上小猪为何要杀母存子了。
………………………………………………
梁王刘武,此时却是志得意满,得意洋洋。
这位大汉皇叔,此时此刻,达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巅峰。
吴楚围攻梁国时的狼狈与惶惑,此时,在他身上,一点都看不见了。
现在的刘武,身负海内之望。
全天下都说,这位大王,是难得的贤王。
士林舆论,对他更是青睐有加。
许多知名文学之士,纷纷慕名而投。
像今年因为在吴国公开上书反对吴王刘濞起兵的枚乘、邹阳等大家,更是亲身来到睢阳,在他的王宫里当起了客卿。
这就更助长了刘武的得意。
在一片阿谀奉承之中,刘武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现在先帝已经驾崩,除了东宫太皇太后外,刘武觉得,没有人可以再骑在脖子上了。
他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心里会冒出些疯狂的念头来。
“长安天子年少,值此主少国疑之际,寡人亲入长安,以皇叔行摄政事,待皇帝成年大婚亲政后,再归还大权……”这种想法一旦在他心里扎根,就如同荒野中肆意生长的藤蔓一样,迅速的占据他的全部心思。
他的大臣里,阿谀奉承之辈,如羊胜,看出了他的想法,于是,常常故意在他面前进言:“大王力拒吴贼,保得社稷平安,大功也!且先帝曾言:千秋万岁后,传位梁王,大王入长安,可仿周公伊尹故事。辅佐天子……”
这些话,真是挠到了刘武的痒处,让他难以自抑!
刘武越来越觉得,区区一个梁国,真是委屈他这样的大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