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房玄龄的手段(第1/2页)

作品:《我在大唐能签到

房玄龄待在自己的书房,卢氏也是非常生气道:“长孙家是越来越过分了,竟然敢指使人诬告咱家俊儿有造反之心。看来他们真是没我把我们放在眼里。”

关陇集团这次做的事房玄龄也是感到非常气愤的,一般来说两大势力还没有到见生死的地步,是不会使出这种置人于死地的手段的。

长孙家这次是不按套路出牌,竟然破坏了规则,他自然也要给一些反击了,如果不给一些反击,对方还真以为自己是软柿子,想捏就捏的。

房玄龄在朝堂上像一个老好人一般,可是谁也不能忽略的是他仍然是山东士族的代表,一旦使出自己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还没有到晚上,李世民桌子上就摆放了一份奏折,这是一份御史的奏折。

李世民仔细地看着,手不禁有些发抖,他仅仅抓着手中的奏折,不禁心里有些震惊,让他有些不敢相信,有些人真是胆大包天。

“李君羡,着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前来议事,还有,你派人查一下这个奏折上的真伪。”李世民暴怒道。

其实李世民已经对奏折上的事情信了八九分了,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召几位大臣前来。

时间不久,三人匆匆前来,他们知道临近晚上,皇帝叫他们前来必定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几人看着皇帝淡定的样子,但是眉头却紧皱,他们何尝不知道这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奏。

当然,房玄龄是非常淡定的,那份奏折这是他让人写的,而且写的也都是真实的事情。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道:“哦,几位来了,大家看看这份奏折吧。”

杜如晦和房玄龄都很淡定,唯独长孙无忌脑袋开始冒虚汗,无他,他怕了,因为向草原运铁器的生意,他是知道的,而且他们长孙家也占了不小的份额。

当然,他们运的铁器都是一些常用的器具,而且质量都是非常差的,因此他们认为不会对大唐造成太大的影响,否则长孙无忌也不会同意做这份生意的。

长孙无忌这个人虽然非常阴险,但是他到底是唐朝的宰相,而且他的妹妹还是当今皇后,帮助外族的事情他还干不出来。

他认为对大唐没有危害,而这件事被人捅了出来,别人怎么认为呢?

此时,李君羡匆匆跑来,道:“陛下,这份奏折属实,考功员外郎冯宝的确做着向草原运输铁器的生意,而且每年的分量也不小。”

李世民虽然暴怒,但是他也很无奈,曾经他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哪里还不知道这些家族的猫腻。

他很清楚仅仅一个从五品的吏部考功员外郎是绝对做不了这门生意的,恐怕这份铁器生意牵连甚广,有可能自己眼前这个大舅子也参与其中。

李世民仔细思量,他眯着眼,他发现自己也不敢随意处理,仔细追查下去恐怕自己根本承担不起后果。

这件事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文官,恐怕边境的守城将军也涉及其中,要不然铁器不会顺顺利利地运到草原。

李世民决定这次既要大张旗鼓,又要小心谨慎。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他并不准备大肆探查,大肆牵连,在冯宝这里就截止了。但是却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对这件事是非常愤怒的。所以冯宝就只能倒霉了。

李世民看着站在下面的三个大臣,冷冷道:“各位对这件事怎么看啊!”

按照常例房玄龄首先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件事绝对不宜大肆追究。否则可能会动摇国本。”

几个人都明白房玄龄的话,不过这话还真是只能从房玄龄口里说出来。

首先长孙无忌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表,而这次犯事的又是关陇集团的人。而杜如晦也勉强可以算得上关陇集团的人,皇帝更不能说出这种话了。

几人齐齐点头,很是认同房玄龄的话,李世民很会演戏,自己早就想好了怎么做,却还要让房玄龄说出来。

李世民眯着眼道:“玄龄说得不错,不过也不能轻易放过他们。”

接着对李君羡道:“李君羡,你带领百骑联合刑部抓捕冯宝,控制冯家整个家族,一个人也不许跑,明日早朝带着冯宝参加早朝,记住,一个都不许跑掉。”

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大唐立国以来,很少有人因为什么罪名牵连整个家族的事发生了。冯宝这一次恐怕是第一桩了。

整个房间静得吓人,长孙无忌在擦汗的同时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样子陛下是不准备深究了。同时心里也不住地后怕。

房玄龄上前道:“陛下,这样会不会太过于严重了,冯氏整个家族加起来恐怕不少于五千人,如果牵连是不是太过于残忍了。”

李世民吸了一口气,缓缓道:“这次确实有些严苛了,可是朕不得不为啊。朕不下重手,恐怕还有人记不住教训,还有人继续向草原运送铁器。

我想起那些铁器会染上我大唐军人的血,那些异族用着我们大唐的铁器,还对着我们大唐耀武扬威,我就心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