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关中合战(第1/2页)

作品:《扶明全文免费阅读

灞水东岸,晋军大营。

绵延的军帐,遍布灞水岸边,密密麻麻的晋军士卒穿行于营中,车辆骑兵进进出出,做着战前最后的准备。

在营中一杆五丈高的大纛旗下,是晋王姜襄的大帐。

从大同总兵,到占据河东,陕北的晋王,姜襄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局面,姜襄和手下许多将领,都不曾想到。

面对这样的大好时局,姜襄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天命所归。

看南明那边,汉王赵铭,呕心沥血,数度北伐,都没能推翻满清,而他一起兵,西清就垮了。

这让姜襄不得不承认,他是站在风口了。

若非天命,岂能摧枯拉朽般,有现在这样的基业。

而既然是天命,那姜襄理所当然的膨胀了。

这时,在大帐内,晋军的高级将领齐聚,围在沙盘前商讨军情。

姜襄身穿一副银甲,头戴凤翅盔,披着白色披风,意气风发的按刀驻立于中央,口中道:“本王已经答应吴三桂,决定约期会战。只要击败周军,本王将独霸关中!”

众多晋军将领,轰然叫好,要与周军决一雌雄。

姜襄身旁,穿着一身长衫的洪承畴,却沉声道:“大王,臣以为时下,还是不要与吴三桂决战。”

福临撤出西安,向商洛撤退时,洪承畴就知道,西清政权完了。

他并没向与孟乔芳说的一样,为满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立时拖下官袍,脱离清军,跑到同州投靠了姜襄,并恬不知耻的认了曾今的老部下做了主公。

在投靠姜襄后,洪承畴立时建议,避开南面实力较强的吴三桂,先攻击陕北王永镇,收编王永镇之军,再南下与吴三桂瓜分关中,建立一个新政权。

姜襄对于洪承畴还是很敬重,当即就采纳了洪承畴的计策,大军调转矛头,将正追剿西清残余的王永镇,杀了个错手不及,夺了绥延等地,收编了五万陕北军。

王永镇还是单纯了一些,以为至少要先扫清满清残余,义军各部才会大打出手,却不想姜襄这么不地道。

陕军迅速崩溃,晋军占据陕北,令姜襄信心大增。

这时他野心膨胀,同吴三桂平分关中,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想要占据整个关中。

因此,他对洪承畴建议,与吴三桂联合的战略,并不怎么感冒。

姜襄本不愿意听,不过还是给洪承畴面子,沉声道:“为何不能决战?”

洪承畴道:“如今局势,大王胜,不能进击汉中夺取川蜀,必陷于东清阿济格与吴三桂的夹击之中。若败,关中之地,为吴三桂所得,东清必然也会趁机杀入河东。如此晋国危矣。”

姜襄皱起眉头,洪承畴说的很有道理,他现在击败了吴三桂,也没有实力入川。

这样一来,晋国就会陷入,东清与周的夹击。

若是战败,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现在占据的关中之地,全吐出来不说,阿济格和吴三桂还有可能乘虚杀入河东。

不过,不战一场,姜襄怎么甘心,“本王十万大军,陇西孟乔芳也投降了本王,而吴三桂至多不到六万人,就算要与吴三桂谈,也要先分高下。”

都是大明九边出身,姜襄不认为吴三桂比他强到哪里去,且如今他兵力明显占据优势,就算战败,也不会是大败,守住河东和陕北,应该没有问题。

一众晋军将领,也是信心膨胀,姜有光道:“大王说的不错,先打一场,再说。能胜,咱们晋国独占关中,若是不胜,以咱们的兵力,也不可能大败。”

姜襄不禁颔首,深以为然,挥手喝道,“本王决议,与吴三桂战一场,好叫周军,知道本王的厉害!”

洪承畴见此,知道姜襄膨胀了,听不进他的话语,便也不再多说,并没有死谏。

事实上,洪承畴决定投靠姜襄,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不过是借助姜襄,来展现他的能力,以便获取更好的位置。

当下,姜襄便召集众将,商议排兵布阵之事,定下计策,姜襄率领主力,正面与吴三桂决战,再传令孟乔芳,出兵袭扰吴三桂的侧翼,牵制周军兵力。

1657年八月初三。

在经过数日对持后,吴三桂考虑到大军补给不遍,加上陇西孟乔芳威胁侧翼,于是率领大军,绕道灞水上游,自泄湖渡过灞水,六万大军向北逼近。

姜襄遂即在骊山之北,布下军阵,迎击周军。

十万晋军沿着山麓布阵,如林的长枪犬牙交错,旌旗插满山腰,军阵绵延数里。

姜襄的王旗大纛立于骊山之山,放眼看去,前方是大批手拿长弓,腰悬箭袋的弓箭手,弓箭手之前,则是如林的长枪兵和刀盾手,最前是排列成排的火枪兵。

这时姜襄身穿银甲,驻立于大纛下,手持千里镜观看。

圆形的视界中,一名周军骑兵出现,而后漫山遍野的骑兵,卷起滚滚黄尘。

身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