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两三倍(第1/2页)

作品:《女学霸在古代许熙身世

众人站在两队中间看着他们挖掘,就发现用条锄挖地的乙队虽然也很卖力,但一锄下去挖出来的土并不多,而且即便再能干活的汉子,挖了两三刻钟后就得直起身子来歇一歇,否则腰就受不了。

甲队用的工具明显趁手许多,一锄挖下去带起来的土多,进展很快,而且到拿钉锄的人累了后就跟旁边拿钉铲的人换一个工具,换了工具后又是生龙活虎、干劲十足的样子,丝毫不觉得疲惫,不到一刻钟两边就拉开了距离。

乙队的人一看急了,担心他们输了被惩罚,也不敢歇息了,赶紧弯腰加紧干活。但他们工具不如甲队,不光赶不上,反而被甩得越来越远。

等半个时辰的时间到,工部的官员一声令下,两队的人在衙役的吆喝下停下手中的工具,根本不用丈量,只用眼睛看就能知道甲队的人开垦的荒地比乙队多出了两三倍。

刘宏宇等人和服徭役的那些汉子都惊呆了。

赵大人研制出来的新工具也太好使了吧?

乙队的人生怕被惩罚,不敢跟大人说,找到管自己的衙役道:“差爷,您可看到了,可不是小人们偷懒,而是手里的工具没人家的好使,可怪不得小人们。”

衙役道:“放心,大人们心里有数。”

那些人这才放下心来。

京城来的工部官员倒是不吃惊。赵如熙让人把工具送到了京城,皇上可是让人比试过的,他们还研究过一番,对新工具早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这次来南阳专门让人比试一番,无非是再一次用事实和数据来论证新工具的效果,免得皇上嘉奖赵大人的时候,那些朝臣尽瞎哔哔,还以为赵知微是沾齐王的光。

谁沾谁的光还不一定呢。

工部的技术宅们向来佩服真正有本事的人,而非权贵。

他们把两边的面积都丈量了一番,认真地记下数据,这才道:“重新划一条开始的线,两组互换工具,再来一次。”

乙组的人一听这话,赶紧拿了工具过来跟甲组的人交换。

甲组的衙役一心想要替自家赵大人争功,也知道新工具好用,自己这组拿了老工具肯定是输的,干脆没留半点私心,跟乙组的衙役说道:“你让大人们等等再开始,让你们的人先把新工具的用法熟悉熟悉再比试。”

乙组的衙役赶紧提出来了。

赵如熙把这些农具打制出来,因为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的,钉锄和钉铲都是把锄头或铲子的一整块铁改成了一根根条钉而已。打制出来后她给家里的下人使用,下人看了看就知道怎么用了,还真没想过需要教这些服徭役的人使用新工具。

这会儿听乙组的衙役提出来,她才想起这个问题。

工部的官员请求了萧令衍、龚城后,便道:“成,让他们熟悉熟悉。”

工具本就简单,甲队出来两个人给乙队的人示范了一下怎么用后,大家就明白了,也无需练习。

于是第二场比试很快就开始了。结局不用多说,自然是使用新工具的乙队开荒的速度比甲队快了两三倍。

新工具的效果很显著了。

工部的官员都是技术型人才,平时也不大擅于逢迎,可现在却化身马屁精,对着赵如熙就是一阵猛夸。

大晋就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重农抑商,对农业的重视高于一切。身为工部的官员,从来就致力于改造农具,希望做出新农具来增加农业生产力。但见识和能力所限,他们实在拿不出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改进措施来。

前段时间齐王也想改进农具,跟皇上请了假跑出来四处逛了一圈,也没想出改进农具的办法。

没想到赵如熙到南阳任州同知半年,却拿出了两样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工具,这怎么不叫工部的官员心服口服?

至于齐王把自己想出来的农具偷偷拿来给赵如熙搏名声这种想法,不光是工部的这些官员,便是朝臣们也不会这么想。

赵如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方法,还捣鼓出了谁也打不开的保险柜,制作出了几十上百个飞梭自动织布的纺织机,她脑子之灵活聪明是整个大晋都承认的。

现在她来南阳做了半年主管农业的官,研制出新农具,这不是应该的么?完全顺理成章,大家一点儿不觉得奇怪。

倒是齐王殿下,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虽说在工部呆了两三年,却也没捣鼓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萧令衍不需要出风头、搏名声,引来其他皇子的注意与针对,所以他要捣鼓什么,也是私底下悄悄的,或者借赵如熙之手,因此并没传出这方面的名声。

眼看刘宏宇、蔡耀宗等人也打算加入拍马屁行列,赵如熙赶紧打断工部官员的话,道:“施大人您看这工具还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要是没有,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了。”

“没有没有,完全可以全国推广。”

施大人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一生都在研究农具,想要改进它们。这一次看到赵如熙改进的这个农具,并没有多复杂的设计,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