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二营长的主意(第1/2页)
作品:《抗战韩疯子的全部小说》……山下很快就明白自己那天真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
他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急速支援瑶沟的运输中队,可是路程还没有走到一半,就遭受到伏击。
负责伏击山下援军的新三团二营长邓庞下达了开火的命令,邓庞是个很有作战头脑的军事人才,在抵达伏击地点之前,团长韩烽对他下达的命令是:“二营只有半个营的兵力对河源县城出发的援兵进行伏击,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不需要消灭敌人,尽可能的拖住敌人,给一营争取到消灭运输队的时间,同时给三营进攻河源县城创造机会。”
收到命令之后,邓庞就一直在想,这一场打援战自己到底应该怎么进行。
他考虑到自己伏击部队的实际情况,只有半个营的人马,不到400人,装备上也十分稀疏,更多的火力武器都被团长韩烽调到了攻打河源县城的三营。
而鬼子这次出援运输队,人数肯定不会少,最起码也与二营半部人马相当,甚至有可能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再加上鬼子的装备要远胜过二营,这场伏击战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打。
邓庞不是没有想过向团长韩烽讨个主意,他相信以团长的才能,肯定能想到办法,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毕竟韩烽还是个连长的时候,就能率领独立连先后三次击退日军,最后一次更是利用白家村的地理优势和孤注一掷的斩首行动击退日军联队,从那时候开始,邓庞就觉得在军事上是没有任何难题能够难得住自己这位团长的。
可是这一次团长韩烽只是给他下达了拖住日军援兵的命令,邓庞很清楚,团长是有意磨炼自己。
团长不是经常说一句话,大命令是他下的,可是在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真正的战斗还是要靠最直接的军事主官随机应变的指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百战百胜。
所以邓庞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很快,苦思冥想的邓庞灵机一动,这一次自己负责打援,该埋的地雷,该设置的障碍,伏击前的弹药准备和阵形分布,自然一样也不会少,这是部队打援一向的常规操作而已,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可仅仅是这样,恐怕也挡不住急于援救运输队的日军,日军凶猛的火力之下,二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伤亡。
到底该怎么办呢?
邓旁最终是这样想的,他记得团长韩烽有一次在全团故事大会上讲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战例:
三国的时候,张飞凭借着二十个骑兵,可以在长坂坡一声大喝吓退曹军,这其中可并不只是因为张飞的勇猛,粗中有细的张飞命令自己的二十位骑兵在山林中故布疑阵,将粗大的树枝绑在马背上,利用马匹急速奔驰带起的灰尘和响动造成千军万马的假象,这才成功的造就了他长坂坡一声大喝喝退曹军千军万马的传奇。
当时听完这个故事,邓庞就被故事中的这位张飞深深的吸引了,这位貌似粗鲁无礼的汉子既然都可以有这样的智谋,他为什么不可以呢?
邓庞因此有了主意,只是形式上自然与古代的张飞大有不同。
地雷、陷阱等可以拖延日军脚步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之后,他将自己二营的半部人马分散在伏击两沿的连绵地带上。
茂盛的植被成了战士们绝佳的掩体,邓庞给所有的战士安排了这样的打法:将战线拉长,战斗人员也全部分散开,每两个战士之间至少隔上十几米的距离,在战斗打响之前,每一位战士至少要为自己选择三处射击点,战斗一旦打响,战士们要在自己选择的三处射击点不断地转换位置,进行射击,这样就可以给鬼子造成一种假象,一个新三团战士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三个人。
那么将近400人的伏击队伍,转眼就是接近一个团的兵力,就算装备稀薄,也足够让小鬼子胆战心惊了。
……实际战斗一爆发邓庞就乐了,他暗道自己真他么是个人才,战士们接近两个月的体能训练让这种战斗方式有了十分的可行性。
本来也是嘛,一个人通过选择三个射击点伪装出三个人的假象,在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跑来跑去,不断地变换位置,最需要的就是体能。
这要是在没有军事训练之前,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战斗打响的时候就是邓庞都吓了一跳,奶奶的,要不是他清楚自己二营的情况,他都以为自己手底下什么时候多出一个团的兵力来了呢!
至于被伏击的日军中队更是炸了锅,中队长山下大惊失色,他觉得自己是掉进了巨大的陷阱,伏击的敌人虽然在装备上算不上优良,可是从枪声响起的位置判断,他初步估计敌人至少得有一个大队的兵力。
先头部队又很快踩到了地雷,工兵正在进行排雷工作,山下有些头疼,敌人这么多人,明显是有备而来,看来自己想要突破敌人的阻拦救援运输队,是十分艰难的。
就在这犹豫和僵持的交火之中,河源县城里的驻军又突然传来情况:县城正被一支八路军猛攻,敌人的人数至少有一个大队的兵力。
山下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