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0节 憋屈的包头佬(第1/2页)

作品:《大明之雄霸海外小说免费下载

马尔马拉海东岸,布尔萨城。

这座城市是奥斯曼帝国的旧都,在14世纪由苏丹奥尔汗在此建都,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

人口众多,位于丝绸之路上,自中国传入蚕桑,誉称为“丝绸之城”。

这座城市因拥有众多的公园和果园,满目皆是绝色,因而被称为“绿色的布尔萨”

所以说,攻下这座城市,无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意义重大,无论是东南军还是包头佬,都很清楚。

包头佬已经没有“十帕夏”去指挥作战那么奢侈的阵势,现在有康斯坦丁帕夏、穆费德帕夏、拉巴哈帕夏、查比尔帕夏和赫立里帕夏负责前线作战,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将领,如果对付白皮或者其他敌人,早就打赢了,可惜他们对付的是中国人!

知道中国人的厉害,包头佬采取守势,他们象东南军一样,修筑好深沟固垒,架设排炮,亮出弯刀,严阵以待。

东南军主力了攻击,他们采用了正面进攻,骑兵突袭和侧翼迂回的作战方式,使尽浑身解数,但进展缓慢!

仗打到现在,包头佬也在进步中,他们懂得了稳守反击,在前线布置少量部队,然后集中重兵来短促突击,双方打得有声有色,这也是东南军主力进展不如第四军快速的原因。

除了当面之敌是包头佬的主力,还有路途更远的原因,包头佬会打仗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东南军向布尔萨城进军,在距离该城百里的耶底底亚城,双方在那里发生了一场激战,包头佬不敌,后撤十里,又与东南军交战,东南军前进了五十里,而包头佬则且战且退,他们都是掘壕列阵,决心固守。

用东南军的一位将军的评价道:“包头佬现在很象以前的我们!擅长防守!”

东南军像一条残忍的蟒蛇蜿蜒而来,狠狠地追击着,有时遇挫后也退缩一下,但随即又猛追上来。

双方接连激战了10个昼夜,东南军的每次进攻都被打退了,而包头佬则付出的是数倍于中国人的伤亡代价,且又遇到了包抄,只得把日益稀少的部队再后撤几里,重组防御。

一路上都是尸体,包头佬损失惨重。

由于都是败退,伤兵无法被收治,东南军只顾补刀,也不浪费医药去救治,所谓的仁义其实就是放狗p,这样包头佬的老兵日缺,派上用场的新兵都是老弱病残。

包头佬的兵源吃紧,以前一些退役的残废军人,也被重征入伍,干不了一线步兵,那就当军官,或者干后勤。

前线不落好,奥斯曼的民众也随即受苦,大股大股的难民向着东南军进军的反方向溃逃。那是些市民、农民和山民,有穷的,也有富的,受伤的拄着拐仗,濒死的躺在担架上,被人搬运着,是好运的,不好运的,已经死在了路上。

还有大肚子妇女,白发萧萧的老人,走不稳的孩子,他们或坐车或骑马或步行,连同那些堆满箱柜和家用什物的马车和大车,使狭窄的道路拥挤不堪。这些难民在军队前面前方行进,有时还离军队很近,都听得到枪炮声。

他们在沿途城镇不断地停留,每停一次都希望听到异教徒已被击退的消息,以便回到自己家里去,可是在这条阳光、酷热与灰尘的大路上却不见有谁退回的踪影,包头佬所过之处都是些空无人烟的大厦,被遗弃的农场,门户洞开的孤独小屋,庄稼也被遗弃在炽热的田地里无人照管了。

奥斯曼帝国严重缺粮,但在一些已经走光了人的偏僻地方,则是麦穗沉甸甸地弯着腰,果实压枝头。

包头佬打得非常艰苦,以人命去换取东南军的速度,逼迫东南军放慢速度,稳扎稳打。

东南军能够加快速度,付出的代价也是人命。

颜常武的选择是顶可花多点时间与军费,也要减少战士们的伤亡,将“你能派子弹去的地方不要派人去”,但这么做带给的是包头佬难熬的经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人们在东南军的打击下死去,东南军就象一条恶蟒般把包头佬缠死!

失去战友,失掉土地,亲人们的殷切希望变成失望,让包头佬浑不是滋味。

现在包头佬的主将是康斯坦丁帕夏,他不与东南军大军决战,而是层层防御,节节阻挡的战术,损兵折将却没有令人振奋的战果报来。

包头佬的伤亡是惨重的,他们不敢丢弃伤员,伤兵一车车地运到布尔萨城,全城为之震惊!

这个城市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伤兵,他们学中国人建立的医院里早就爆满,来不及转运的伤兵就躺在树下,苍蝇在他们当中成群结队地飞舞,用伤兵自己的语言来说,多得就象异教徒丢过来的小炸弹。

多且致命,如果伤员的伤口来不及包扎,很快就会生蛆,这几乎无药可治。

所有的旅店,公寓和私人住宅都住满了伤病员,拥挤不堪,各家各户都被强派了伤兵,事情多起来,要免费地不断的为他们做饭,扶着他们坐立和翻身,打扇,不停地洗涤和卷绷带---这也是从东南军那里学来的,据说对伤员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