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0节 现在佛不拜过去佛(第1/2页)
作品:《大明之雄霸海外笔趣阁》在封建王朝中,君王的慷慨是难得的美德。
君王收天下供养为已用,要满足自己穷奢极欲,衣食住行无一不美,衣服是最顶级的丝绸,食物要精,而且必须铺张浪费,以示皇家气派,住是花费的大头,要修建宫室之美,不是天宫,胜似天宫,行则前呼后拥,无数臣子相随,动用人力财力无数。
还有大量的身边人要照顾,老婆、小老婆们和儿孙们,七大姑八大姨的,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大批文臣武将嗷嗷待哺,资源是有限的,给了他们,还能有多少分给老百姓?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颜常武却能够两者兼顾,他两中华政权实行严格的税收制度,不象可怜的明朝皇帝收不上税,东南国乃至于新明的税吏如虎似狼。他又搞自营---例如烟草专卖,还动用黄金武警部队在两中华大搞黄金白银,大力发展经济,鼓励生育和消费,实现了收入的良性循环。
如此政权得到了海量的银元,不仅满足了身边人的需要,还能够分润天下,民众大收其利。
譬如东南亚是离岛的环境,不象新明是东面临海,西边高山大漠,北面是冬将军统治的西伯利亚,南边是瘴气密布的热带雨林,这样封闭环境正好搞大一统,而东南亚各海岛天生就有分离的倾向。
如朱真真所言,颜常武用台湾的财富征服了东南亚,还将东南亚的大量财富留给了他的臣民,要赢得臣民的心,没有什么比慷慨的赏赐更有效的手段了!
颜常武与朱真真言笑兮兮,两人吃过早餐,稍事休息,王府总管来禀报说车队已经准备好了,于是夫妻俩宣布摆驾灵谷寺还愿。
灵谷寺位于南京紫金山东南坡下,始建于天监十三年,为公元514年,现在是1656年,迄今已过千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为开善寺。
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其实在南京的名寺不少,有栖霞寺、鸡鸣寺、宏觉寺、定林寺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名寺,香火很旺,不过灵谷寺有朱元璋的亲赐寺名,就脱颖而出,隐约有成为老朱家家寺的趋势。
监国公主朱真真曾到灵谷寺进香,当时由于新明国内局势不稳,海外通讯不畅通,颜常武久没声息送回来,结果是谣言满天飞!
当然不会是好话,哪怕颜常武军势赫赫,朱真真向臣民给予他们好处,照样说颜常武是大海贼、乱世奸雄,是活曹操,恨不得他早点灰飞烟灭。
让朱真真心烦意乱,在灵谷寺内她向佛祖诚心祈祷后,在掣签时中了一个上上签!
她将此签示众,并表明待颜常武回国后与他一起到灵谷寺还愿。
颜常武胜利归来,就在回来的第二天,夫妻俩到灵谷寺上香。
颜常武与朱真真坐上马车而行,自然是畅通无阻,从狮子山的东南王府到得紫金山有十公里,马车速度仅一个小时的事儿.
到得山下,只见紫金山上的树已开花,红的、紫的、白的和成片的绿色镶嵌在一起,将整片山坡点缀得多姿多彩。
虽然南京很发达,但紫金山有王气,不作大开发,原野上褐色的土地和绿色的庄稼,在夏日中也是爽心悦目。那庄稼地之间,炊烟缭绕鸡犬相闻,人间烟火让山水景色更加亲和,叫人轻松,显示出朱明王朝的太平。
到得山脚下,颜常武与朱真真下了马车,坐上滑竿,让人抬上山。
本来敬佛宜在山脚下自行走上山,以示心诚,但颜常武夫妻非一般人,不必遵照此规矩。
道路已经戒备,但山脚下都是人,显然今天求神的人很多,寺庙少不得又是日进斗金。
听闻至尊要来上香,南京的普罗大众也来趁热闹,待会儿的话,颜常武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场景……人们拿着手机和相机噼里啪啦一阵乱照,就是人头拥拥,大人看人头,小孩子看屁股,好多的人,中国特色!
人多好啊,红朝太祖说过人多好办事!
他倒也是兴致勃勃,欣赏路边的花树、身后的原野,与其是求佛,倒不如是游玩。
到达了灵谷寺,果然好一座大丛林,寺院建筑肃穆,出迎的僧侣宝相庄严,倒有一番气派。
无奈寺外的一些景致有违观瞻,小贩不少,有卖吃食的,还有还有公然摆摊卖香烛和一些所谓开光饰物。这些东西给游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寺庙经营的商业活动……果然什么宗教一到中国就变样了,其它寺庙也好不了多少,想上高香的话你没钱想都别想!
颜常武记得印度锡克族的金庙,那里有免费餐吃,进金庙参拜的人都有得吃。
中国寺庙伸手也有好处,那就是中国很少宗教狂信徒,少了宗教上的麻烦,有利于朝廷的统治。
见颜常武东张西望,朱真真怕他不高兴,解释道:“有人提议把这里都给封锁了不让经营,我说给小民多一条来钱的路子不好么,就没禁止他们!”
颜常武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