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节 外蒙古的大生产(第1/2页)

作品:《大明之雄霸海外全文免费阅读

要是南人没有装备火枪,这些收获就是咱们蒙古人的了!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做过,对大明边境,每到秋高气爽时,部族的马匹吃饱喝足有了足够的马力,部族就南下寇边,赶在南人秋收之前到达他们的田地,捉到南人,逼着他们收割了庄稼,再运回部族。

全程不用动一根手指头,不流一滴汗水,就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哪怕他们不吃米或者面,给牲畜吃也好啊。

至于明军?

他们懦弱到只会呆在边塞城池上守着,对于城外大片田地只能干瞪眼,不敢出来野战。

真要是敢出战的明军,部族人也不怕他们,远远地射箭,射到明军没有脾气,只好回城生闷气,而庄稼就是部族的了。

没本钱买卖做得实在就一个“爽”字,可惜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想吃粮可以,得把自己卖掉才行!

“不存在着我们中国农民干不好的农活,只要给我们一块地,就算是沙漠,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沃土!”首席农业专家牛得利如是说,他引导着一众高官们,包括了明军的、新附军的(归顺的部族)、中国与蒙古族的文官,到得克鲁伦河南岸的一片沙地中参观视察。

克鲁伦河南岸原本是荒无人烟,明人到此,已经开垦出大量的田地,接着,他们又瞄上了远处的沙地,有人就在沙地中养猪,达致沙地改良,荒漠绿化的目的。

但见到数百头甚至上千头大猪小猪热闹得很,它们自由活动,在砂地中执着地拱地,有的在喝水,有的三五为伴相互追逐。

据当地农民介绍他们主要是利用了猪喜欢拱地的习性,在沙地牧养生猪,通过猪的拱翻和粪悄的搅拌,达到肥沙沃土的作用,同时沙地牧养的生猪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实行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让原本没有经济效益的沙地变成宝地。

“你们来看!”农民介绍道。

参观团看到了一边还是满目枯黄的沙地,另一变是油油的绿草地,农民告诉他们说:“给猪拱了三个月的砂地后,然后在猪料里拌上紫花苜蓿草籽,让猪再拱拱,乱拉一气,没被消化的草籽掉地,旁边还有猪粪猪尿,砂地宽松透气,很快地,这里变成了一片紫花苜蓿地。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良的草料,营养成分高,嫩杆可供人吃,是牲畜的良好食料,甚至可以替代豆粕给牲畜养膘。

牧草经济是南人到达外蒙之后的一个重点发展发方,利用土地种草,

紫花苜蓿地多了,一片接一片,间中还有西瓜地,秋天时大大的西瓜已经成熟,切开来吃上一口,沙沙甜甜,十分可口。

“待到下雪时,我们就来围着火炉吃西瓜了!”来自关内的农民伯伯如是说。

何止是西瓜地,印象中寸草不生、鸟不拉及的外蒙土地上出现了良好的农业产业,人们种植小麦,大麦,燕麦,土豆,蔬菜,发展干草和青贮饲料。还生产了不少的油料作物,例如向日葵和菜籽,以及水果和蔬菜,例如沙棘,苹果,葡萄,西瓜,香瓜,洋葱和各式各样的蔬菜!

粮食在手,心中不慌。

发展牲畜业,让部族民众吃惊的是南人不仅地种得好,他们还懂得养牲畜,他们饲养牛、羊、猪又肥又壮!

农耕社会,擅长种地,同样擅长养牲畜,毕竟牲畜也是长在地上的嘛,算是一种活动的“作物”。

他们采取了圈养与半圈养的方式,改良土地、种植牧草,牲畜出栏快,肉与奶的产量高,很快地,牛肉干与奶酪大量出货,还有活畜的猪牛羊也大量供应。

虽然他们的养殖技术不高,但进步极快,很快地他们就能够养出了大量的牲畜,要知道中国人具备这样的特色技,只要进入哪一个行业,就可以把该行业做成白菜价!

当然部族人诋毁南人养的东西不够好吃,然而人家的产量高,还便宜,部族人的肉与奶销量就不好喽!

好在南人饲养牲畜是浅尝辄止,为了保障部族人的利益,也为了民族团结,官府禁止南人饲养超过自身需要的牛、羊与马,猪不受此限,毕竟南人养猪由来已久,全球第一的技能,还有驴、骡的饲养也不受限制。

但部族人亦不可掉以轻心,即使漠南与漠北的南人不可饲养太多的牛羊马,可是还有海那边的牛肉干与奶酪运回大陆,部族人不用心饲养,成本可能高过海那边的价格,导致卖不出去。

这天杀的土澳牛肉干与奶酪,让本想大赚一笔的部族人无法抬高价格来卖!

南下移民的南人夺取了土澳大陆,那是块畜牧宝地,生产出来的羊毛、牛肉干与奶酪成本很低,利用上大帆船贸易,一艘大帆船运送上百吨或者几百吨的货物,到达天津口岸时,与漠南与漠北出产的羊毛、牛肉干与奶酪成本接近,换言之,天津以南,漠南与漠北的出产的物资已经不占优势了。

朝廷给予长城外的部族以独家经营权,但对于长城内的贸易可不能这样硬性来规定,而是要公平竞争。

在长城外的经营如果不那么地风调雨顺,而土澳大陆的经营顺利,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