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4章 实情(第1/2页)
作品:《逆流1982起点》第1954章实情
“我是看出来了,你就是想搞点大事情。”许少强听到这里笑了起来,只听他接着说道:“不过我也需要提醒你一句,参与这种国家级的项目,本身是要担负责任的,如果能把事情做好,自然是名利双收,皆大欢喜,但如果做不好,你们这种民营企业可能首先会被拿出来背锅……”
“这个我明白,现在想做什么大事儿哪有不担风险的?”段云轻轻的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许总和您说句实话,我现在赚的钱,这样子花糖的话,几辈子都花不完,所以总想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就算不能名垂青史,至少也可以实现我早年的一些梦想和抱负,而且我一直认为咱们国家将来肯定远比现在要发达的多,我不想只是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看客,我也想成为一个参与者,不论成败,也希望能给国家带来一些帮助。”
段云这番话说的相当诚挚,其实这就是他本身的想法,前世的时候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却苦于没有用武之地,重活一世,他白手起家把生意做到了如今的规模,已经开始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所以他也希望能够完成前世的一些人生抱负。
“你这种想法很难得,值得肯定。”许少强赞许的看了段云一眼,接着说道:“总而言之,关于你们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的事情,我会尽全力去办,但你也要心理准备,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而且我本人的能力也有限,毕竟这件事儿是关乎到国家政府部门和部队网络安全的大事,上级也会非常的慎重,除非有位高权重的人帮你说话,否则的话,就只能看你运气了……”
“明白。”段云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当天晚上,段云和许少强共进了晚餐,俩人聊了很多的事情,包括这几年保利公司为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的事情,这个话题也引起了段云极大的兴趣。
从前年国家制定了双引计划开始,目前从前苏联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已经达到了六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前苏联重要工业企业技术骨干,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虽然尚且不如美国和欧洲挖走的人才数量,但是来中国的这些前苏联技术人才却有很多都是顶级的,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被安排到了国家的军工部门,少数进入了bj的一些科研院所,最近这两年里,为国家的军事和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天音集团这几年挖到前苏联人才也已经超过了千人,其中也包括高尔基汽车厂副总工的茹科夫斯基,以及白俄罗斯国宝级微电子专家达斯坦博士,这些也都是国家急需引进的高端人才,然而他们最终却选择加入了天音集团。
其实包括上次国家军车招标,以及前段时间刚刚完成验收的国产操作系统,之所以会给天音集团一个参与这种项目的机会,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段云引进的这些顶尖苏联专家。
目前国家上级部门对于天音集团引进苏联专家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包括这些专家的姓名,年龄以及各种工作履历,都已经完整的收录成册,并保存在国家的相关部门中,让段云的天音集团参与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其实本意就是希望这些苏联专家能够帮助本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就像上次的军用重型卡车研发项目,明显就是这些前苏联专家的强项。
直到这个时候,许少强才算和段云交代了实情,上次的军车研发项目上级领导根本就没考虑让天音集团拿到订单,他们最终想要的只是设计方案和图纸而已。
不过段云得知实情之后,他也并不生气,因为一方面,国家也确实给了他一些卡车柴油发动机的订单,另外一方面,就是让他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到了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这本身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机遇。
当天晚上,段云和许少强聊了很久,俩人是越聊越投机,到了最后,甚至开始以兄弟相称,段云也第一次称呼许少强为许大哥,俩人也算是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到了第二天,许少强离开后,段云立刻开车前往了中关村,他已经提前约好了要和李云鹏见面。
这几年几乎每一次来bj,段云都会和李云鹏见上一面,一方面是李云鹏在bj人脉关系比较强,很多事情需要他帮忙,另外就是俩人年龄相仿,意气相投,也算是段云为数不多依然保持联系的老哥们儿了。
相比前几年两人刚认识的时候,现在的李云鹏生意是越做越大,即便放眼整个京城,也算是排的上号的富豪了,尽管远远比不上段云身家,但也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早在90年代的出的时候,中关村广场附近的老房子开始拆迁,而李云鹏瞅准了机会,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很快就买下了中关村一块儿六百五十多平的地皮,投资了3500万元,盖起了一栋五层高的商厦,也就是现在在bj非常有名的“云鹏电子市场”。
云鹏电子市场从1990年年初动工,一年半后竣工交付,内部的装修也全部完成,现在成为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商场主营各种光盘,电脑以及其他的电子产品,其中大部分的商品,其实都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