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避其锋芒(第1/2页)
作品:《逆流1982起点》第1069章避其锋芒
段云的想法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那就是国内录音机市场现在变得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营厂家引进了外国生产线,这样的话录音机行业的利润会越来越微薄,甚至最终会走向无利可图。
而且以段云现在的生产线,技术设备和研发团队来说,生产这种小型录音机有些大材小用,况且多彩录音机现在利润微薄,产品外包加上会员价,每一台的利润只有30~50元不等,段云完全可以选择用利润丰厚的随身听产品来替代,毕竟目前国内还没有随身听产品,段云在定价上有优势,只要不超过进口产品的价格,那么他一台就可以获得相当于多彩录音机几台甚至十几台的利润,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于多彩录音机和低音炮音箱产品,段云只需要生产一些技术门槛比较高的关键零部件,次要零部件和组装工作可以交给其他的企业外包,后期段云只需要安排研发团队不断的对录音机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即可,将本厂的大量产能都用在随身听产品的生产上,赚取更为丰厚的利润。
“我是觉得咱们本厂这样就轻易放弃录音机生产,有点太可惜了……”李国胜说道。
“李师傅,我这么和你说吧,咱们国内的电子企业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安于现状,没有竞争压力,只看到眼前能够获得利润,却不思进取,没有看到更长远的市场发展,导致企业最终错过了转型的黄金阶段,以至于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段云神情严肃的对李国胜说道。
“既然咱们本厂以后不生产录音机产品,那以后有什么替代的产品吗?”李国胜问道。
“随身听!前一段时间咱们研发中心已经做出了样品,现在正在改建设备和生产工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能正式投产。”段云说道。
“咱们厂都已经能生产随身听了?”听到这里,李国胜惊讶的说道。
李国胜虽然对电子产品技术是一窍不通,但是也知道这一类产品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工厂能够生产随身听,由此可见生产这种产品的难度有多高。
而一旦这种产品生产出来,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虽然目前通过香港口岸有一些日本随身听进入国内,但是价格高的离谱,一台就要1000多块,这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起的电子用品,并且数量非常少,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根本买不到这种产品,所以段云只要能生产出这种随身听,几乎就是垄断的生意,手握定价权,利润就会非常的可观。
“你不会以为我高薪聘请的那些大学生和教授都是摆设吧,人家可都是国内顶尖技术人才,以前可是为咱们国家军工事业作出贡献的。”段云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再说了,随身听从70年代末就已经开发出来了,咱们现在才研发出样品已经落后好几年了,能生产这种产品并不算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只不过对咱们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只能把这个随身听生产出来,确实可以替代咱们厂现在生产的录音机。”到了这一刻,李国胜算是真正明白了段云的用意,只听他接着说道:“还是你看的比较远,一旦随身听能实现量产,咱们就可以避免和深圳电子集团的直接竞争,而且有了更高的利润空间,这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现在深圳电子集团风头正盛,他们有3000万美元的外汇,而且还有很多银行跟他们合作,和他们正面硬刚不是明智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咱们有这个科研能力,就应该开辟出一条新的阳关大道。”段云微笑的说道。
“是啊,深圳电子集团的实力他确实很强,150多家企业,3万名干部职工,还有3,000万的外汇,跟这样的集团公司竞争确实没什么胜算……”李国胜点头应道。
“如果硬刚的话也不是没有胜算,只不过咱们没有必要这么做,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不一定非要争个高下。”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他们集团公司虽然大,但是问题也很多,国企从来都是纵向管理,而深圳电子集团需要采取横向管理的模式发展,这么大的企业不好管理,很多都是市属省属的重点企业,很多上级领导都能说得上话,也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马福元想让所有企业都乖乖只听他一个人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这种集团模式迟早要破产。”
“你可真敢说……”李国胜惊讶的看了段一眼,惊讶的说道:“人家马福元好歹是电子工业部驻深圳办事处的主任,手里的权力还是挺大的,不过你说的也是很有道理,这种集团企业如果发展的顺利,那就皆大欢喜,但如果发展的不顺利,他们集团的矛盾和内耗肯定也会非常大,各方面都会施压,还真不如咱们这种私营企业管理理起来这么简单直接。”
李国胜毕竟也是在国企工厂工作过20年的老职工,他也深知国企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内部矛盾,所以很快就明白了段云的意思。
“现在咱们一切以赚钱为主,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只要咱们有了足够的资金积累,就可以生产更高端的电子产品,比如说录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