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蚂蚁搬家(第1/2页)
作品:《逆流1982起点》第541章蚂蚁搬家
看到袁学东离开后,段云皱起了眉头。
从表面上看,袁学东似乎是在向他示好求和,那段云明白,他根本就不是那种人。
这货肯定还是没有放下当初自己夺走劳动服务公司经理位置的仇恨,肯定是心里还有着其他的打算。
不过现在段云风头正劲,无论是在市局还是在厂里,他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袁学东想动他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说是不可能的。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段云还是要提防袁学东的圈套和手段。
离开总厂之后,段云回到了劳动服务公司。
换上工作服,他径直走向了车间。
目前段云的变速箱测试平台,改装已经接近尾声,只剩下一些线路的连接,估计到今天下午下班之前,一切就能完成了。
有了这个汽车变速箱测试平台之后,段云新产品的研发测试工作就会变得非常高效。
走到这一步,段云已经初步在劳动服务公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品性能质量检测体系,也初步具备了高效研发新产品的团队和设备。
尽管这次成功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制作生产国内领先的汽车变速箱产品的目标,但段云最终的目标还是想打入国际市场。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也可以说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以目前国内的工业体系,是无法支撑生产出世界顶尖产品的。
无论从设备原材料还是人员方面,国内起码要落后国际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就以数控机床来说,8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3%,而国内这个比例甚至还不到3%,基本上都集中在一些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和研发机构,即便在那里的数控机床也不是世界顶尖的,也都只是一些国际上的普通数控车床而已。
80年代的时候,也就是在今年83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次震惊世界的高端车床出口事件。
在80年代之前,苏联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不高,在生产军用潜艇螺旋桨的时候,由于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在螺旋桨旋转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空炮,造成噪音,而要消除或减少噪音,就必须确保螺旋桨的加工精度,简单的说就是曲面要必须连续误差要小,这就需要多头联动的高精度车床,在计算机控制下一次成型,而苏联在这方面连三流水准也没有到,自然无法加工出合格的潜艇螺旋桨。
苏联曾经在1970年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谈判,希望购买加工船只螺旋桨的数控车床,但被美国人给挡住了,美国人显然不希望苏联能够具有这种高精度的螺旋桨加工能力。
但苏联并没有就此作罢,他们又找到日本东芝公司,用35亿日元的高价买走了4台高精度的数控车床,当时日本东芝公司还暗自窃喜,他们怎么也想不到,4台小小的机床竟然卖到了如此高价,但在这场交易中,苏联才是最大的得利方,他们所获得的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由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禁运规定,日本是不能直接运送车床给苏联的,于是日本将挪威作为转运站,因为挪威是北约国家,这样不会违反禁令,于是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日本织普码头运走了数10箱机床部件,这就是震惊全球的“东芝事件”。
最终这4台小小的机床改变了美国和苏联的局势,让美国海军瞬间就失去了探测苏联潜艇水声的优势。
在80年代初的时候,虽然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趋于缓和,美国也对国内开放了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但对于涉及到军工领域的高端机床,西方国家还是一直对国内进行了封锁,就算卖也会卖一些比较普通的民用产品,绝对不会把最顶尖的好东西拿出来卖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顶尖汽车制造企业都有其核心的技术,这种技术是无法通过直接购买获取的,除非对其企业进行收购和兼并,然而这需要很多的钱,另外也会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阻碍。
以段云的学识和能力是可以设计出在80年代领先的汽车变速箱的,他以前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很多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汽车变速箱样品和图纸,对国际上当时主流的几种汽车变速箱产品的设计都是印象深刻的。
当然就目前国内机床设备的情况而言,就算段云掌握的后市汽车变速箱的设计图纸,也是无法生产出去这些东西的,原材料设备都不过关,也就意味着这些后世先进的设计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想做出能打入世界市场的汽车变速箱段云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如今“龙腾”变速箱样品已经做出来了,关于下一步将会逐步优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做好大批量生产的准备。
另外一方面,段云也会通过记忆,将前世看到的一些汽车变速箱图纸绘制出来,暂时作为技术储备,等更好的设备到位之后,段云就可以着手研发更加先进的汽车变速箱。
后世的汽车变速箱基本上都是自动变速箱,手动的也有,但是市场的占比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