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6章 苏联汽车专家(第1/2页)
作品:《逆流1982笔趣阁》第1606章苏联汽车专家
进入6月,又一批苏联汽车专家来到了国内,参加由sz市政府牵头举办的“中苏汽车产业交流论坛”。
对深圳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汽车产业的城市来说,举办这样一个论坛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这都是段云和sz市政府协商的结果,所有会议主办的费用都由天音集团来出,sz市政府只是给了天音集团一个举办国际交流会议的名头。
说起来后世的年轻人对苏联汽车没什么印象,但是对于国内的一些老人来说,苏联汽车是他们这些人记忆中的一部分。
说起来苏联也是世界强国之一,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的狠角色,苏联的工业也非常发达,坦克,飞机,潜艇,导弹,世界一流,比起美国都丝毫不逊色,然而苏联工业非常强大,但汽车却造的非常烂,一直造出什么像样的汽车,比欧美差的不是一点点,这其中最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1点就是汽车工业底子薄,苏联继承了俄国的工业底子,俄国工业落后,全国仅有几家汽车手工作坊和维修厂,苏联几乎在零基础上起步,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苏联又遭到西方的技术封锁,所以苏联汽车工业发展缓慢。
直到30年代西方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才趁机从美国用黄金换来了福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从此有了现代汽车工业,苏联的汽车工业可以说比西方晚了几十年。
第2点就是缺乏足够的重视,苏联实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路线,严重忽视的国民生活质量,苏联汽车研究的重点在军用重卡上,没有汽车一直不被重视,导致军用重卡技术很厉害,但民用汽车造的一塌糊涂,因此给人们以苏联汽车工业不行的感觉,另外由于苏联军用汽车技术无法有效转变为民用技术,所以苏联汽车确实造的很烂。
第三是工业体系不平衡,苏联重工业和军工技术虽然牛,但清宫水平不行,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差,造出来的汽车笨重落后,油耗高,舒适性差,不过也有结实耐用的特点,就跟拖拉机差不多,这种汽车这么差,但在苏联国内还要凭票购买,出口也只能出口到亚非拉国家,几十年如一日,到了后世还是这个样子,等到市场一开放苏联,他发现自己的淘汰货根本上不了台面,造成解体后的俄罗斯汽车市场被外国汽车所霸占。
最后一点就是缺乏发展动力,由于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汽车工业主要面向军方和高层,加上国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苏联国内市场有限,国外市场也不大,导致民用汽车工业发展缓慢,苏联也曾经在国内通过引进技术建立了几家汽车厂,绑制生产国外汽车,不过由于管理混乱,缺乏竞争,缺乏汽车改进动力,技术更新缓慢,性价比差,所以汽车越高越好。
不过即便如此,段云这次打算引入苏联汽车专家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首先来说,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汽车工业虽然发展的不如欧美和日本,但相比起中国国内,水平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的,尤其是在军用汽车领域,苏联的军用汽车,比起美国来说并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还略有领先。
对于现在的龙腾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被保利公司入股,之前通过和保利公司高层的协商,他们也需要一些苏联军工汽车领域的专家,所以段云这次大规模的邀请苏联专家进入国内进行交流,有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军工汽车的人才需求。
而且平心而论,苏联的汽车专家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经验也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受困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他们根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苏联的军工汽车确实非常好,性能强悍,皮实耐用,这一点是要强于美国和欧洲的。
而且段云大批量的引进这些苏联的汽车专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快速夯实自己公司的汽车研发能力,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一个厚实的地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出售的产品有一个很高的质量上限。
至于说苏联人设计的产品傻大黑粗,其实这也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苏联的汽车厂都是按计划指标生产产品,他们也不需要考虑市场竞争,所以外观是他们最后考量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段云完全可以另外再找一些欧美和日本的专家进行汽车外观设计,所以说车辆外观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新的研发团队需要磨合和锻炼,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汽车产业,段云为此已经有了全套的计划,有一两年的时间,把自己的研发团队“打磨”出来,让他们逐渐适应汽车市场的商业化竞争,将公司整个的汽车研发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一点就是苏联的汽车电子信息技术上,而这方面是段云天音集团的长项,自己公司的电子厂也可以为汽车研发相应的电子软硬件配套设施,弥补苏联专家这方面的短板。
总而言之,这一批的苏联汽车人才的引进,对于段云和天音集团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一旦成功,段云可以在短期内,在国内汽车产业站稳脚跟,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实力。
在汽车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