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缅甸(第1/2页)
作品:《大流寇小说》换句话来说,大明其实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蒙古,对大明来讲分散的蒙古更符合大明的利益。至于那些蒙古人,虽然和俄罗斯人一样贪婪残暴,同时在他们心里也没有丝毫道德可言。
从这点来讲,倒是也后世所谓的“狼性”有些类似,为了达到目的,又或者为了利益,所谓的道德根本就没丝毫约束,哪怕是在父子妻儿之间也能眼睛不眨地下手。
对于这种人,简单的“教化”是无济于事的,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是清楚。所以他在蒙古的方针就是利用大明的强大先压制住蒙古各部,随后再利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来拉拢和分化对方。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等到时机成熟,那么大明就能彻底展露爪牙,随后顺理成章地一口吞并整个蒙古。
科尔沁部的反应倒是朱怡成之前没有想到的,不过现在的事情变化反而给了大明新的机会。眼下朱怡成考虑的是科尔沁部或许会和辽东的怡亲王合流,虽说因为漠北蒙古的原因,科尔沁部得罪了怡亲王,可毕竟科尔沁部和满清的关系不简单,再加上现在的局势变化,谁都无法确保两部是否会因为各自原因进行合流。
对于这个情况,朱怡成已让相关部门把消息送至了在辽东的董大山,让其防备两部合流,以避免影响到辽东战略部署。同时朝廷还在密切关注鄂尔泰对科尔沁部的反应,更希望鄂尔泰和科尔沁部能够先一步打起来,这样的话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除去蒙古和辽东,还有西北。
西北现在是清廷的所在,但是朱怡成却没马上针对西北的计划,或者说短时间内不考虑西北问题。
大明眼下对于西北的策略是封锁和监视,以这种方式压迫西北的清廷继续向西发展。
在朱怡成看来,西北的清廷并不为患,留着清廷在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西北,或者说之前的西域,这在汉朝时就是中原的势力范围之一,在唐朝时中原实力甚至深入到了中亚地区,如果不是因为后来安史之乱的原因导致唐朝开始衰败,恐怕西域这些地方早就和中原一体了。
拿下西北,或者说拿下整个西域,这是大明未来的计划,也是朱怡成必须要完成扩张的关键。朱怡成绝对不允许西北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要把大明的势力直接深入到中亚,从而超越汉唐时期的范围。
但现在不是对西北下手的最好时机,先不说蒙古和辽东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仅仅西北的民族和势力复杂化就不是好处置的。一旦大明过早地介入西北,很有可能因为西北的特殊情况导致大明的军力、财力耗费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而无法在短时期内获得利益。
所以朱怡成认为留着清廷,逼迫清廷先行经营西北更好些。在失去了中原后,清廷现在唯一能够扩张或者说唯一可以借地立足的也就是西北了。之前建兴皇帝派人攻击西域各国也是打着这个算盘,用西北来填补清廷的需求,从而继续延续清廷的存在。
而现在,建兴皇帝死活不知,作为摄政王的雍亲王在西北的策略和建兴皇帝基本一致,再加上清廷内部的斗争,双方在西北扩张的同时还进行了战争,而战争的延续和扩展也影响到了西北各小国或者民族,使得西北失去了原本的稳定。
这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坏事,朱怡成很希望西北乱起来,无论将来胜出者是谁,大明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再行介入,从而利用大义和其他手段稳定西北。
当然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对于这点,朱怡成早就有所考虑,何况他现在还年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在皇帝的宝座上足能坐上数十年,从而有条不紊地处置西北。
想到西北,朱怡成突然间又想起了一个人,这人正是当年朱怡成的老朋友,袁奇的结义兄弟,在义军中曾今赫赫有名的高进。
自大明在云贵战略后,高进的处境就变的极不乐观,朱怡成曾今试探地招揽过高进,只要高进能够投靠大明,以他的身份和能力一个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可惜的是,高进拒绝了朱怡成的招揽,非但如此高进之后还接受了王致清的白莲一脉,成了白莲教的首领。
自此,朱怡成就再也没招揽高进的想法了,要知道白莲教可是造反的老祖宗,自晚唐和宋朝时期就和中央政府作对,前明时期白莲教更是遭受朝廷禁止,他们的教义和活动是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不允许的,朱怡成为了大明的未来,同样对白莲教保持强烈打击的态度。
可就算这样,朱怡成考虑到其他问题并没有直接消灭高进的想法。打垮高进的军队,甚至灭掉高进其实对大明来说不是很难,可消灭高进部先不说大明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同样在灭掉高进部后也不等于彻底消灭了白莲教,反而会引起白莲教由明转暗,从而在大明内部暗搓搓地搞事。
此外,高进在义军中的声望颇高,再加上他对袁奇忠心不二,其人品和德行受到不少人赞誉。直接对高进部出手,对于朱怡成来说不是一件合适的买卖,最终在进行私下谈判后,朱怡成决定放高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