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可惜了,是个和尚(第1/2页)
作品:《人间最得意李扶摇》北海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这当然已经传遍了整个世间,不管是延陵还是梁溪,亦或是那座山泽野修极多的大余,都知道了消息。
无数修士开始往北海赶,希冀能早一日到达那个地方,早一点出海,然后早一点找到一颗圣丹,有些修士想以此作为筹码,让他们能够得以进入沉斜山或者是学宫,但有些修士只想着拿着那颗圣丹,便找一处清净的地方清修,提升自己的境界修为。
为此,在北海,这些日子,早就发生了不止一次袭杀,这些袭杀发生的原因不过就是某某人传出消息,知道某某修士得到了一颗圣丹,然后便是袭杀,袭杀之后寻找圣丹。
可毫无疑问,那些个不真实的消息,不会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至于那些圣丹,自然大部分都还在北海里,只有一小部分,被人捞出了海,然后入了沉斜山或者学宫。
圣丹,终究不是普通事物,这种好东西,怎么可能会落在一些小宗门手里,因此想通了这件事的修士们,只是想着等再发现圣丹,便一定要先送到学宫或者沉斜山去,至于得到的报酬是什么,他们来不及考虑。
因为死亡,本来就是一件难以说清楚的事情,也是一件很让人畏惧的事情。
与死亡相比,其实好像其他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修行境界,更是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
整个北海都注意着圣丹的事情,那些大人物自然有其他的想法,可好像是不管是其他什么人还是那些大人物,都没有注意到北海来了几个僧人。
或许注意到了,但只怕是没有人在意。
山河里称呼正统修士,大多会用三教修士来说,可三教之中,儒教道教分别把持着延陵和梁溪,大余则是一群散修,这三教之中的另外一教却远在西方佛土。
不在山河当中。
有的修士认为这是因为佛教从六千年那场大战之后,气势便要衰弱不少,这六千年来,儒教一直保持着四位圣人的态势,道教更是气盛,云端坐着整整六位圣人。
而佛教呢?
六千年来,先后有四位圣人,但并非同时出现,同时在世的一直都只有两位。
两位佛法精深的佛教圣人,一直在佛土灵山,从未离开过,至于门下的僧人,更是几乎不会踏足山河,除去每隔一段时间探索圣人洞府,佛土会让一位年轻僧人来参会,其余时间,想要在山河和妖土之中看见僧人,很难。
有修士猜测,这是云端的儒道两教圣人和佛教的协议,虽然看起来佛土很吃亏,但毕竟倾其所有,也只有两位圣人,如何能够不妥协。
在北海的那几个僧人是这次来探索圣人洞府的几位,因为圣丹一事,并未着急离开,于是便留在了此处,山河里的修士不知道佛土里面是如何划分,只是知晓这几位僧人来自灵山,其中最年轻的那一位,是一位禅子,法号观楼。
禅子说,他的师父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成为登楼境的修士,于是便替他取了这个法号。
既然是禅子,便理应是和道种还有读书种子以及剑士一脉的剑胚可以同时提及的人物,可这种人物,无一不是立志要成为圣人的,这位禅子的法号,似乎有些不对。
禅子不在意,他的那位师父也不在意,所以便没有改动。
这一次佛教派禅子前往山河,探查洞府,虽然所得不多,但这位禅子仍旧是拿到了一篇圣人感悟,不过境界太高,未免让人觊觎,早已经让人送往了佛土,而禅子之所以还不返程,除去圣丹之外,还因为他要准备去学宫看看。
这件事由两边的高层交涉,已经定下了。
禅子还在北海,原因是因为读书种子顾缘也还在北海。
这一次探查圣人洞府遗迹,那位沉斜山的年轻弟子运气最好,发现了一炉圣丹,但运气也最差,那炉圣丹被魔教教主林红烛所夺,然后被扔进了北海。
因为发现了这炉圣丹,那位沉斜山的年轻弟子早早的想要离去,后来圣丹被夺之后,自然便是什么都没了,远不如找到一篇圣人感悟的禅子,以及寻到一门术法的顾缘。
禅子要和顾缘一起南下,回到学宫,这也是双方都商量好的事情,但因为顾缘想留下来看看,所以这一行人便没有急着离去。
陪同顾缘的周宣策自然是知道顾缘现在处于一个瓶颈期,她已经看到了前面的光景,太清境就差临门一脚,所以他才同意了这件事,要不然依着他的脾气,既然魔教教主既然出现在北海,那他们便该早日离去才是,怎么可能还在北海待着。
就在海岸旁的一座高山上,有很多阁楼,有很多是最近才修建的,更多的却是早便有的,站在海岸旁的高山观北海,本来就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情,有许多诗人便是在这些高山之上,作出了许多诗篇。
只是现在修士云集,这些高山里再也看不到一个普通人,就连服务着这些修士的伙计,都已经变成了修士。
修士有强有弱,地位有高有底,想要占据一个不错的观海之地,也需要很多东西。
海岸旁的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