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1/2页)
作品:《宰执天下剧情深度解析》策问。
考验是进士的眼界、见识、才学,以及文笔。另外在文字上,对于建言轻重程度的把握,也很关键。换个简单明了的说法,就是要会揣摩圣意,文章需要深刻透彻,但不能说出过重的话,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悲剧——现在站在陛前的王安石,就是现成的反面教材:
王安石庆历二年参加科举,就是在殿试的考卷上,写下了‘“孺子其朋’这四个字。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竟然把周公教训周成王的语句写进试卷中,来教训已经做了二十年天子的仁宗皇帝。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仁宗皇帝亲笔一划,到手的状元飞了去,只得到了第四名。
有了前车之鉴,后来的士子都已学着不再去犯这等蠢事。天子让你畅所直言,却也不能当真直言无忌。想喷皇帝一脸口水,博个直名,等拿到进士头衔再说不迟。
韩冈自然也不会去犯。看到今次的考题,他已经完全放下心来。
此前对殿试考题的揣测,在大方向并没有错,把握得很准。而天子的心意,通过王韶、王雱这两位重臣和近臣,韩冈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此作出的应对,是显而易见的充分而完备。
在礼部试结束之后,为了准备殿试,韩冈已经作了八篇的模拟作文,针对预计到的可能情况,作了不同方面的论述。其中有一篇正好跟今次的题目相吻合,而其他几篇,也都有可以用来参考和借用的词句。韩冈要做的,就是将之默写下来,稍加修改而已。
韩冈胸有成竹的振笔疾书,草稿纸上,转眼就出现了一行行墨迹淋漓的小字。
下笔畅快如此,实是平日作文时难得一见的情况。乃是准备已久的文章,自家修改多次,又经过王韶的修订,书写起来自然不会有半分滞碍。可即便如此顺利,韩冈也没有去争夺前几名的想法。
天下聪明人数不胜数,能从百万士子中杀出来的集英殿上这四百余人,眼光长远的也所在多有。韩冈很清楚,不仅仅是自己能猜测得出今次的考题。四百零八人中,至少有十分之一能事先推断得出同样的答案。至少叶涛,王安国或者是王雱,都不会忘了跟他提上一句。
但韩冈很安心,只要注意不要将大宋历代天子的名讳带出来,就不会有失败的危险。进士已经到了手中,区区名次而已,何须他孜孜以求。
赵顼在殿中慢慢走着,只有王安石和李舜举跟在身后。
见到天子过来,考试中的贡生要起来行礼的时候,便会被赵顼所阻止。他是来看考生应考的,不是来打扰考试的。
赵顼的视线在一份份卷子上掠过,只要上面有让他眼前一亮的词句,赵顼就会稍稍停步,记下这一个考生的姓名。
从前到后,又从后走到前,在考桌前后的空隙中,天子、宰相悄无声息的踱着步子。
赵顼又一次停下了脚步,前面正在奋笔疾书的贡生很是年轻,但他写好的那部分文章,却是能让天子为他驻足。赵顼在他身后看了良久,别的故且不论,单是满篇华彩的文字就很让他很是喜欢。
留意了一下籍贯和姓名。
龙泉叶涛。
赵顼默默念了两遍,这个名字,他将之记了下了。
重新起步。赵顼又向后走了两排,只是这几十名考生中,再没有像叶涛一样让他眼前一亮的,但他还是停步了。并不是为了方才经过的那些个考生。
就在赵顼的左手边,有一名贡生,在蒲团上跪坐得笔直。眼神专注于纸笔之上,肩张背挺,身形气质看着就不同于其他的士子。
赵顼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宰相,王安石明白他的意思,点头回应,轻声道,“就是韩冈。”
这个就是韩冈!
虽然是跪坐着,但他的身形气度,在周围的一圈士子中依然是如鹤立鸡群一般。从侧后方看去,只能看到宽阔的肩膀,还有挺直的鼻梁,另外就是展在桌案上的试卷。
雄壮的身材,端正的书法,坐在集英殿上的韩冈,在赵顼眼中,的确是个文武双全的模样。
对于韩冈的形象,赵顼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他一直渴求一见的臣子,正心无旁骛的笔走龙蛇。
韩冈在贡院中一直拖到最后才交卷的事,赵顼也听说了。明白韩冈并非是七步成诗、落笔如江河的捷才,而是喜欢深思熟虑、揣摩再三的士子。现在写起来如此顺畅,当是灵感来了。赵顼也经历过这等文思如泉涌的时候,此时若是被打扰到,断掉的思路多半就接不下去了。
赵顼不想打扰到韩冈的行文,只准备看上两眼,就打算离开。但视线落到试卷上,两脚便迈不开了。一直站了好一阵子,从头到尾的将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了两遍,才慢慢的又点了点头,回头对王安石低声说着:“果然不错。”
王安石在后面也看到了韩冈的文章,却是在摇头:“文字尚有待琢磨。”
殿试的交卷速度,要比礼部试快上一点,不管怎么说,也没人敢让天子等到三更之后。
今次殿试,开始的早,结束的也早。
到了午后时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