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八)(第1/2页)
作品:《宰执天下剧情深度解析》从庆寿宫出来,赵颢已经是满身疲惫,在皇兄和祖母的身边,小半个时辰就像是过了一年半载,不过现在脚步则是轻快了许多。
祖母终于要死了。
想到皇兄赵顼在床边垂泪的样子,赵颢刻意表露在眼中眉间的沉痛和忧虑,几乎就要保持不下去了,笑容也快要浮起在嘴角。
掌控后宫的很快就只剩最疼爱自己的母亲,而不再有一个花甲之龄、曾经垂帘听政过的老祖母压在头上。
赵颢跟着两名内侍一齐往太后所居的保慈宫过去,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他每次入宫拜见名义上的祖母时,都是备受煎熬。太皇太后只看重长兄赵顼,对赵颢和他的弟弟并不假以辞色。
就是如今病恹恹的快要咽气,但从祖母眼中射出来的那种拒绝、猜忌甚至厌弃的视线,依然给着赵颢极大的压力。
幸好不会看到她太久了,病得只剩骨头了,哪里还有治好的可能。过不了两个月,就该上仙了。去天上陪仁宗皇帝,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
行走在阑柱相连的廊道上,赵颢游目四顾。
自从几年前被设计逐出宫之后,赵颢一年也难得入宫几次,但每次看到一座座或雄伟、或华丽、或精致的殿宇楼阁,他总会有些只敢在午夜梦回时方敢升起的念头从心底泛起,但转眼间就给他压了下去,不敢去多想。
没在庆寿宫中看到自家的兄长,不知是不是在保慈宫中。不过就是没在母亲那里看到自家的兄长,赵颢也不奇怪。
这个新年,天子、朝堂,乃至京城的百万军民,心思全都放在即将的战争之上。
上天赐予的良机,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该把握住。
虽说其中还有点杂音,可自己的兄长、当今的大宋天子,从治平四年年初登基,至今已有十二载。对于朝堂的控制越发得严密,威福自用几近刚愎,且从开始推行新法时起,就是一意孤行的性子,一旦他下了决定,眼下是谁劝都没用了。何况反对者寥寥无几。
但赵颢却觉得这次不一定能成功,毕竟反对者中有如今朝堂上仅存的两名知兵的重臣,一个郭逵,一个韩冈。一名宿将,一名新锐,都在主张慎重。如果情况正如两人所料,那可就有意思了。
赵颢嘴角扯动了一下,满是自嘲。他现在也只能这么去想,否则就是绝望。
当今天子自登基以来,大宋官军几乎就没怎么败过。就是熙宁四年横山之役,也是非战之罪,斩首数千,虽败犹胜。
纯以武功论,开国以来六代天子中,赵颢的兄长就仅次于太祖、太宗,彻底压倒了真宗、仁宗和英宗。
王师连番胜绩,让赵顼声望大涨。同时也使得旧党对于新法的攻击,不得不偃旗息鼓。
眼下更是有一举解决西北百年之患的机会,甚至之后还有可能连辽国都压倒,废除澶渊之盟,夺回燕云。
一旦给兄长做成了此事,登时就是盛世之主,别说旧党得俯首帖耳,就是自己这个做兄弟的,也得战战兢兢的活着了。对于威胁皇位的兄弟,对权力掌握得越发森严的皇帝,可不会有多宽容。
上天当真是不公平。赵颢从父亲赵曙成为皇储的那一天开始,就在这么想。只是出生前后的差别,让自己只能当个被养起来的亲王。
而仅仅是运气稍好,比自家早了两年出生的兄长,在过去,从没有表现出多出色的才智,身体也不好,就是心气高于常人。还是濮王府中一个不起眼的孙辈时,就想着建功立业,做了太子之后,更是到处寻找能富国强兵的良方和贤才。
但他不会用啊!登基之后,就闹得天下大乱,任用非人,整整用了十年时间,才让国家稍稍安定下来。
虽说在这些年中,王师连年胜绩,但运气的成分更多。尤其是这一次,宋辽夏三国打了上百年的仗,两国内乱,而另一国正好国势昌盛、兵精粮足的情况从来没有见过。
哪里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分明是老天爷在偏帮。
赵颢从不认为自己比谁差,换作是自己坐在大庆殿中的那个位置上,绝不会为了变法而闹得满朝风雨,也绝不会让朝堂分裂,最后让一党独大。熙宁的十年,朝堂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争吵上了,要是能平复朝臣之乱,让他们用心于国事,三五年内,就能天下安定。
至于西夏、契丹,只要朝堂一心,名臣和衷共济,只要有如今一半的运气,平夏灭辽,哪里还有一点难度!
赵颢转着悖逆不道的心思,在前面领路的两名内侍却突然缓了下来。
“陈衍,怎么了?”赵颢神情一凛,警觉的问道。
说到太后最喜欢哪个儿子,只要看一看谁在给赵颢领路就知道了。进宫之后,赵颢照规矩先去拜见祖母,而他的母亲听到消息,就遣了身边的亲信宦官来庆寿宫殿外等候,就是三弟都没有这个待遇。
太后身边的亲信内侍陈衍回头道:“大王,外命妇正在谒见太后,不宜冲撞。不如稍稍等上一等。”
赵颢听了便放眼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