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寇至(第1/2页)
作品:《三国之最风流怎么不更新了》便在荀贞接到县尉命令,吩咐亭中诸人提高警惕后的第五天夜晚,繁阳亭西边十几里外,柏亭境内的一座土山上,有十七八人埋伏其间。他们埋伏的地段,正处柏亭西边,山外不远就是一个庄子。
雪后的风,刺骨冰寒。
官道上用来防尘的树木早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动。远处麦田上的积雪融化了不少,远远望去,很多地方重新露出了青色。积雪化后,泥土潮湿,芬芳随风而来,展望远近,夜色下,大片、大片的麦田中都悄寂无人。官道上亦是空空落落,没有一个行人。
埋伏在山上的这伙人儿年纪有长有少,最大的看着得有四五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七八,大多短衣束袖,也有两三个衣衫褴褛,或执环刀铁剑,或持棍棒竹枪,有几个还拿有弓矢。这会儿都小心翼翼地在左顾右盼,时而看看周边的动静,时而望望远处的庄园。
一人探头瞧了半晌,缩回身子,对最中间的那人说道:“王家,人都聚齐了,天也已经黑了,这路上刚好也没人,要不要现在动手?”
最中间的那人约有三旬,黄脸黑须,听了这话,往山下道上张了两眼,说道:“着什么急!柏亭亭舍的人虽不多,但这可是提头的买卖!等夜深点再动手也不晚。咱们这些人只分头潜入柏亭内便用了两天的时间,如今人也齐了,只差动手,便再多等会儿又怕什么?”
“再晚,庄园的门可都要关了!”
这黄脸黑须被称为“王家”的人地瞧了说话之人一眼,指了指东边,说道:“那里是繁阳亭。……,我且问你,在这西乡之中,最富的有三家人,一个是乡亭的高家,一个是繁阳亭的冯家,一个是柏亭的刘家。咱们为何不在乡亭、繁阳亭动手,却来此处?”
“乡亭是乡治的所在,如果在那里动手,怕会走不脱。繁阳亭那个姓荀的亭长,隔三差五地就领着百十号人拿刀持枪地操练,还在亭部里到处乱跑,声势太大,咱们惹不起。”
“这不就对了!现在天才刚黑,乡民们尚未睡下。柏亭亭舍里固不足惧,想来那刘家应该不难拿下,但是万一把繁阳亭里那个姓荀的惹来怎么办?”
“朝廷律令:若无派遣,亭长不得妄出本部。那姓荀的虽人多势众,但没有县廷的命令,便是知道了咱们这边打劫,他又能怎么样?……,上回咱们打劫北乡沙亭,喊声震天地杀了小半夜,那周边诸亭不就没一个敢出头的么?王家,你也太过把细!”
——这个“王家”并不是黑脸黄须之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尊称。时人称家大业大者为“家”,有时也用来称呼首领。
这帮人正是早几天打劫北乡沙亭的那股寇贼。领头之人姓王名申,不是本地人,乃是西边百十里外的郏县人。此人本也是良家子,家有良田百亩,但是三年前遭了旱灾,去年又逢上疫病,父母妻儿相继病亡,为办丧事把家资耗了干干净净,没办法,只好铤而走险,落草为寇。
因为他的家境本来不错,人也豪爽,乡人多有受其恩惠的,王姓又是当地的大姓,平时也结交了不少轻侠恶少年,这一扯起旗号为寇后,倒是有不少人跟了他,便如围在他身边的这十几人。
听了说话这人的埋怨,王申说道:“虽说按照律法,亭长无权越界,但咱们做的是什么事儿?‘群盗’、‘劫杀’。这一年多来,死在咱们手下的人可是不少,万一被抓住?……,我知道你们都不怕死,但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申望了望远处的庄园,庄中灯火闪亮,又再望了望更远处的里落和亭舍,大部分也都灯火明灭。他说道:“等这些灯火全都灭了,咱们再动手。”
“等灯火全都灭了?只怕等到那时,庄子的门也早就关了。”
“就算关了门又如何?咱们这么些人,还怕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庄园?不是早就探查清楚了么?那庄子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卫!……,你且放宽了心,耐心等待。别再胡思乱想。”
弯月渐上中天,夜色越来越深。
夜一深,风也更冷,趴在山丘后半晌不动,不少人都被冻得鼻涕横流,手脚麻木,但是在王申的压制下,却是谁也没有乱动。直等到二更前后,眼见着远处的庄子中灭了灯火,而视线所及的亭舍和几个里落也大多渐次熄灯之后,王申才说道:“动手。”
众人顿时精神振作,鸦雀无声地纷纷起身,各自抽出兵器,略微活动了下手脚,便下了山丘,斜剌剌穿过田野,投奔几里外的庄园。
这时夜色深深,四野寂静。也许是受了众人的惊吓,一只宿鸟从田间低飞掠出,叫唤两声,振翅远去。众人都是精神紧张,有被吓了一跳的,小声咒骂几句。
王申转脸瞪了咒骂这人一眼,低声令道:“蒙面。”
诸人纷纷从怀中取出黑色面巾,迎风,蒙在脸上,只露出双眼在外。
“引弓插箭。”
操/弄弓矢的几个人取出箭矢,拿在手指间,引开弓弦,试了几试。一时间,尽是低沉的“嗡嗡”之声。
“今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