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第1/3页)

作品:《三国之最风流笔趣阁无弹窗

荀贞入府当日,先令斩曹宏,继行文告安州中。

这两件事,赵昱和王朗当天就办好了。

曹宏的人头挂在城中街亭示众,王朗亲写的文告下达各郡县。

次日,州府吏、郯县吏挂印绶而去者近半。

文告传达到各郡县后,各郡县长吏还印绶而自辞的亦近三分之一。

戏志才因笑与荀贞说道:“昔朱文忠为冀州刺史,冀州的郡县令长闻他渡河将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今将军入府,一檄传下,州为之净,更胜文忠之威矣!污浊既除,河海顿清。”

朱文忠即是朱穆,“文忠”是在他去世后,由蔡邕和他的门人私下给他的谥号。

汉家制度,有爵为侯者才给予谥号,便是贵为太子,因无侯爵故,死后也不能得谥,所以,普通的士民或者吏员在去世后是得不到公谥的,尤其较之前汉,本朝在谥号的给予数量上更是大为减少,前汉计共给出了千余谥号,而本朝除掉宗室得谥者以外,百官去世后能够得谥的至今总共也才四五十人,只有前汉百官得谥人数的十分之一,公谥既少,本朝的风气又是崇尚名节,士人多看重身后的名声,故而,“私谥”虽因不是“出自上”而为很多时人,比如荀爽,认为不合礼法,然自中兴以来,却盛行不衰,便是朝中的高官也会参与到其中,比如陈寔去世后所得的私谥“文范先生”,就是由时任大将军的何进与陈寔的门人共同拟定的。

朱穆是顺帝、桓帝时的名臣,刚直正道,志除宦官,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为时人敬仰,因此在他去世后,蔡邕便和他的门生为他拟了“文忠先生”这个谥号。

桓帝永兴元年,黄河发大水,百姓荒馑,冀州盗贼尤多,因擢朱穆为冀州刺史。他一向名声清厉,闻他渡河北来,冀州的郡县长吏们自知有过,肯定会被他弹劾,所以四十多人挂印自去,他到州后,果然弹劾诸郡,没挂印自去的那些长吏中以致有因此自杀的。

戏志才拿朱穆任冀州刺史时的故事,来比拟荀贞当下,自是大大的赞扬。

荀贞对此没什么喜悦之情。

他叹道:“州府半空,郡县去者数十,一州之内,区区五郡,不意贪浊残民者竟会有如此之多!由此可知,徐州百姓这几年都遭了多大的罪!赃吏易逐,士民被伤的元气却不好恢复啊!”

得了郯县后,荀贞即传文给广陵,把荀彧等人大多召了来。

这时,荀彧在侧,他说道:“士民的元气虽不好恢复,然好在君侯已掌州,只要施政得当,爱惜民力,徐徐为之,总有把这元气再恢复过来的那一天。”

荀贞点头说道:“文若所言也是不错。”沉吟片刻,又说道,“我闻谚云:驽马恋栈豆。今诸郡县挂印绶去者虽然为数不少,可我担心,会不会还有贪浊之辈心存侥幸,恋栈不去,……志才、文若、公达,我意拣数明察干练的良吏为我行察郡县,纠举不法,卿等以为如何?”

荀彧等人俱道:“正该如此!”

荀贞说道:“徐宝坚秉性直亮,吕定公清身奉公,史诺精谙律法,李续笃实谨厚,此四人可以用之,而州有五郡,卿等以为还有谁适合负此重任?”

徐宝坚,名徐宣,广陵海西人,与参军司马陈矫齐名郡中,为荀贞招用,现为他门下吏。吕定公,名吕岱,广陵海陵人,荀贞到广陵上任时,他就已是郡吏,被荀贞用为兵曹史。

史诺、李续两人不必多讲,都是荀贞昔年在西乡时的旧人,两人都学过律法,适合行巡察之事,这么些年跟在荀贞身边,历练也已足够,此次攻徐,他两人和宣康、岑竦等各监广陵一县,虽无战功,亦有安内之劳,而今战胜得徐,也是该到论功行赏、给以重任的时候了。

荀彧说道:“陈/元龙兄弟皆有名州郡,以彧浅见,似可从中择之,选用一人。”

闻得荀彧此言,荀贞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

徐宣、吕岱是荀贞为广陵太守时的属吏,史诺、李续则是荀贞早年在西乡时的旧人,这四个人选很合适,既不忘旧人,又擢用故吏,既有荀贞的乡人,又有徐州本地的士人,在政治上平衡得很好,但是,却少了一点:没有新近立功之人。未免会显得荀贞有些“任人唯亲”。

所以,荀彧建议从陈登的兄弟中选一人来任此职。

荀贞当即同意,说道:“吾闻元龙有同产弟名应,现居淮浦家中,未曾出仕。我这就传文与之,召辟入府。”

五个人选定下,荀贞又道:“下邳、东海诸郡新得,军政事多,无法时刻留意此巡察事。我意再择一人,为我总揽之。……卿等以为文直如何?”

文直是文聘的从父,早年曾在颍阴为县吏,因与荀贞结识,后归南阳,荀贞起兵后,他领了壮士六百余人来投,荀贞先以他为别部司马,后转文职,其人博览经籍,温文谦雅,年长之故,深通世情,做过县吏,且熟政事,用他来做总揽,确是再合适不过。

戏志才、荀彧、荀攸诸人皆无异议。

荀彧说道:“君侯自入府至今,连日多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