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扰敌之计(第1/3页)
作品:《狼行三国完整版》文官治政、武官治军,所谓人尽其用是一句高度的总结之言,在刘毅看来,用人的基本之道还在专才专用,在后世对于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专多能,那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一种自然需求,但在汉末显然并没有如此之高的标准。除了那些史上留名的文臣武将之外,刘毅在人才的培养上是非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幽州书院、幽州武院、农事处之下的培训班,器具所之下的作训处,这些机构在人才的培养上各有侧重,文、武、农、工四个方面构成了燕地人才培育的基础。
当一个领域之中有了众多的专业人才的之后,它的发展才能变得更为迅速,眼下燕地各业的兴旺已然证明了刘毅看法的正确,在燕王治下不但军功卓著者能够收获丰厚的赏赐与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各行各业可以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宣传喉舌发展起来之后,刘毅就能更好的掌握和引导民间的价值取向。
这些专业人才会构成燕地各行各业发展的雄厚基础,但蛇无头不行,一个极具才干的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对他们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专业了,在此处张虎便是最好的模板。当然似子才这般的大才更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刘毅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似他这般全面,此时竞争机制的引入就显得极为关键了,在具体透明的制度保证之下人人都可以看见那条通往更高地位的道路,更清楚想要到达那个高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往往在竞争之中就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
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话,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皆乃良才,各有所长,但惟独孔明独观大略,还在三人之上。这大略二字用的精妙,道出了高级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所谓大指的乃是心胸宽大,知识博大,眼光远大;而略并不完全是简略的意思,身居高位,需要考虑处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事事求全的结果多半便是事事不全,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分配最大的精力,不要在细枝末节之上过多纠缠才能保证自己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对于麾下的高级人才包括自己在内刘毅便是如此要求。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在各个领域之中都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之间本身并无轻重,但在乱世征战之时军事人才的重要性无疑便是更为突出。此时在燕地除了似幽州并州这样的战略后方之外,徐州、冀州、司州独挡一面之人都有着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甘宁、赵云本就是燕军大将,而张虎的全面更不用说!必须先要保证领地的安全稳固才能谈得上之后的发展,在乱世中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证其余的一切都是无本之末,或者是一场辛苦到头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比于平州并州等大后方,前沿诸州的一州刺史职权就更为宽泛,简单来说便即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又是州中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集军政和人事之权与一身,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之所以将权力如此集中与一人之手刘毅的目的便在让其行使的效率达到最高,这里不用去评述集权与民主的好坏优劣,单比效率集权要远远高于民主,这些州郡处在战线的最前沿,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敌军的打击而变成战场,此时就要求一州军政长官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为准确的反应与动作,而手中没有巨大的权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权力产生腐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化此乃至理名言,因此一套完备的官员监察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天耳内耳担当的正是这个职责。绝不是刘毅对两位兄弟与张虎信不过,倘若真的如此这世上还有何人可以让他相信?但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证,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良好的监察制度对于官员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保护,可以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机会,亦可使吏治清廉政令通达。
对于如今的战局在刘毅脑海之中当然会有整体的规划,最佳结局莫如此战过后长江之北就能尽数收入囊中,他也会竭尽全力的向着这个战略目标努力,而单从军事角度而言眼下刺史制还不够完善,一州之地地域宽广,一旦军情有变消息的蔽塞肯定会让燕军的动作有所缓慢,且战场之事也会牵扯管理者极大的精力与此间,如何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后世那种军区制度就颇为值得借鉴,靠前将前线诸州划分成数个战区,保证其拥有强大的机动兵力和充足的后援,这不但可以使得战术动作和各方之间的协调会变得极为灵活也更能方便自身对于部队的指挥,毕竟军政一体只是权宜之计二者最终还要分开。
这个设想刘毅已然初步和郭嘉贾诩等某臣及几员大将有过沟通,以燕军此时的兵力规模一个战区控制在十万左右的兵力其中包含不少于两万的骑兵应该是最佳的配置,而对于战区的地域划分和各个战区大将的人选也已经进入了日程之中,龙骧军统领徐晃乃其中之一。一旦这个规划付诸实际,二将军甘宁将会致力与飞虎军中,而赵云亦将专注骑军的指挥,两个兄弟一为海军总司令,一为骑军总司令,加之一定的爵位,当是各得其所,亦能体现出燕王对兄弟的信重。
徐晃与陈圭之间谈了什么无人能够知晓,但从第二日开始公明对刘备私迁百姓之举的调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