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枢幽州院(第1/2页)
作品:《狼行三国好看吗》“真是六皇子七皇子,他们进幽州书院还要考,还要和普通学子一样排队?”这个衣着考究的中年人来自益州,是当地颇为有名的一个富商,今年是送爱子来考试的,倒不是益州本地没有书院,而是能考进本院的话那是他一大家子的光荣。益州归属刘毅较晚,虽然也得到了陛下的极大好处,可眼前之事他还是无法相信。
“不考?你可听说过有人不考就能进幽州书院?有戏大人贾大人走什么门路也没用。陛下他老人家是圣人临世,不光对咱们百姓好的没话说治家更是极严,当年太子殿下和鲁王殿下都要凭本事考的。”本地人说到这里一副与有荣焉得的口气。
“恩,陛下真的是圣人临世,这几年咱们蜀地的百姓也没一个不服的,这一趟来北平真是大开眼界了。”外乡人由衷的赞叹道,北平的繁华与所见很多都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这下回去可有谈资了。
其实在皇宫之中皇家子弟是有着专门的学习机构的,似甘宁赵云张虎登重臣的子女也可以在此读书。此次刘仁刘礼来考幽州书院也是出于心高气傲要一会天下才俊,这个想法他们先是告诉了大哥,后来刘毅亦是得知,对此郎生大力支持,但有一个条件,不能搞任何的特殊,完全依靠自己的真实本领!
做出这个决定刘毅亦是另有考量的,华夏有一件事情是自古以来就躲不开的,那便是人情!尤其幽州书院天下闻名。压力大到什么程度,有时候刘毅都会觉得十分为难,戏志才曾经感叹每年书院招考之时他都要瘦上十斤!今年亏了有大战在即终于可以轻松一年,接替他的则是同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向郎。刘毅此举亦无异在做宣示,朕的皇子都如此,你们看着办吧。
幽州书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魔力?看一看接下来的数据就知道了,近二十年间他为大汉培养了各级官员数千人,就在北平朝中都有超过半数的官员乃是书院出身。哪怕不在官场,幽州书院亦为器具所和各个行业输送了极多的人才,要名声有名声,要地位有地位,富商也不在少数,如此的地方岂能不吸引天下之人?
坐落在北平西北郊的书院经年年扩大如今已经是占地数千亩,拥有十几个子学院,师生一处近万人的高等学府,加上周边的各种服务措施与配套,俨然具备了作为大汉都城北平之卫星城的资格。此处求学之风极浓,就连那些商人小贩都是文绉绉的,平时有点争执还要引经据典,在这里言行鲁莽可是最让人瞧不起的。而随着大汉的不断扩张,现在还有更多的异族学子在此求学,比如说现在的乌桓大族长呼延玉当年就曾经在这里苦读。
比之当年,如今幽州书院那高达六丈的三跨大门可谓气势士卒,顶端牌匾上四个大字“天下文枢”雄劲有力,两边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亦是龙飞凤舞,此皆出自开元皇帝手笔,当然那一副对联是从新换过的,之前的书法早已入不了如今刘毅的眼了。
进入学院大门首先是一个圆形的巨大花坛,正中矗立着一尊高有三丈的石像,底座净高一丈汉白玉打造。石像乃是一名峨冠博带的老年儒者,手持书卷做淳淳教诲之状,面目和蔼慈祥,整个石像雕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一看便是高手打造。
从此路过的学生和师长都会对石像行礼,目光之中皆带着发自内心的尊敬。此人是谁?乃是幽州书院第一任院长刘虞,自书院建立他便一心扑在此处,近二十年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也不知为大汉培育了多少英才,直到两年前因病辞世。
其时刘毅谥刘虞为文正公,亲自为其主持葬礼,闻听此讯,四方赶来吊唁者陆陆续续有数千人。开元皇帝更是写了“谦谦君子风,殷殷长者意,书院苦耕耘,桃李满天下。”的诗句镌刻在汉白玉底座的最上方,可说刘毅虽然谈不上文采斐然却是一片真心实意,刘虞确是他最尊敬的人之一。
自从当年从公孙瓒手中将之救出,刘虞给了刘毅最大也是最为坚定的支持,可说刘毅最早能够极快的安定幽州全景此人功不可没,尤其后来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教书育人长此不懈更令人钦佩。
对于一些人所说刘虞的石像将刘毅的题词踩在脚下郎生更是难得带有怒气的给予了驳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不敢有片刻惑亡,万民皆可在朕上何况刘公这般百世师表之人?此论可以休矣。”
除了教书育人,刘虞的爱才之心也是举世皆知,在幽州书院的名人馆中录有其很多的事迹。他可以为了刘毅某一句稍有忽略的评语连夜赶到京中,早间等候皇上上朝前与之指出,也能拖着重病之躯批改学生的考卷,为之指引方向。对很多幽州书院的学子而言刘虞不仅仅是师长,更像是一个慈父,葬礼当日不知多少七尺须眉饱含热泪,把便连刘毅都是眼眶通红。
当开元皇帝主祭之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了沥沥细雨,而到了所有祭文做完下葬之时又恢复了晴空朗朗万里无云,学子们都在议论纷纷这是老天也在为院长送行,他的所作所为可谓感天动地。
最终刘虞被安葬在幽州书院内的方山之上,让他始终可以看见书院之中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