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扰敌之计(第2/3页)

作品:《狼行三国笔趣阁

极为顺利,很多世家都联合起来对燕王的这个行动进行支持,公明要人证有人证,要物证有物证,其中更有因此而妻离子散老无所依,惨不忍睹之状!足见刘玄德此举是在徐南三郡引起了极大的民愤的,而这些证据都会在不久之后成为燕军宣传处最佳的素材而将之宣扬天下,所有的事实都会极为充分清楚,以表达燕王的公允之心,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燕王对此向来注重,扬州刺史如何,大汉皇叔又如何,燕王代表的乃是朝廷和民心。

一旦此事被公诸于众,对刘备声望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而做到如何程度当然还在刘毅心中的意思,这便是另一个战场!不过倘若没有朗生,这样的宣传也是绝不会有如此大的效果,刘郎纸的普及,宣传处的设立使得消息的传播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之前所无法比拟的,也使得宣传战这样的战术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且还是攻守兼备,徐州之处刘毅用之一来打击刘备二来收三郡之民心,而在汉中战场之上正是宣传的起到的作用才使得曹军的流言之策功败垂成。

刘备的迁民之举到底在徐南三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行为违反了祖制,在大义的名分上是站不住脚的。有此一点握在手中,燕王对他动手便是名正言顺,在其中自然不少了曹豹的功劳,不过徐州名将还是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的,一切都在暗中操作,刘毅此举的目的并不隐晦,他也该要有所行动以报燕王盛赞之德,单从揣摩心意这一点而言,曹玉安也不是太过无能。

迁徐南之民以往扬州,刘备也不是不知会被刘毅抓住把柄,但扩张实力对他而言无疑更为重要,乃不得不为之事,自然会对朗生站在大义与祖制立场上的谴责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毕竟在他的心目之中此事虽对自己名望有损可言语之事终究难以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华夏又向来是只以成败论英雄的。可他还是低估了刘毅运用宣传战的威力,在这方面的经验当世无人可与朗生相比,日后自有一番计较。

公明身在广陵严查此事故意将声势弄的极大,此处及四近的士族都表现的很是配合,他们比寻常百姓有着更深的眼光,徐晃龙骧军一到,扬州军还未交战已然是提前后撤,这徐南三郡落在燕军手中便是板上钉钉之事,虽暂时还不知日后燕王对此处的态度到底如何,可观燕地之状刘毅的威严虽是不可冒犯,但行事却能称得上恢弘大气,这徐公明乃是燕王爱将,此番前来说是奉了朝廷旨意却不也是刘毅的心思,倘若对此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话这些世家估计也撑不到今日。徐将军在宴席之上虽未明言斥责刘备但言中之意已显露无疑,趋利避害,见风使舵本就是乱世之中立身的根本,此举并不意外。

龙骧军兵出徐州没有任何的遮掩,麴义进驻沛县亦表现的十分高调,此两军之举动与张合在洛阳之所为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在造出声势而为惑敌之计。虎卫军大张旗鼓是为了更好的掩护魏延将从子午谷直指汉中的骑兵,而龙骧烈火二军之为包括徐晃在广陵的举动就是要让飞虎军更为快捷隐秘的开赴大江了,一明一暗二者相辅相成。

当今天下南北对立,北方刘毅一家独霸,南方这是三雄并存,就像燕军天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对方的动静一般,曹刘孙三人对于燕军的动向尤其是其主力的动向亦是不遗余力的加以打探的。燕军八大主力步军包括铁骑营的驻地都有屯田之所,贯彻刘毅让军队能够自给自足的思想,出于对地势的要求他们与百姓村庄比邻而居并不奇怪,这就给打探军情之人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打探大多只集中在外围,军营之内的管控燕军做得极为严格,尤其战时会更提升等级!

而飞虎军的驻地与其余各部都有所不同,水军并不用屯田,且他们的营地乃是靠近大海的天然良港,四周狂野一片三十里之内一目了然,尚有骑军士卒不停巡游其中,敌军的探子想要打探此处军情谈何容易?飞虎军的这个特点也便是庞统有足够自信让其尽快抢占长江水道之处,远航的能力让他们自徐州至长江入海口都会是在海上行进,以眼下各军的技术而言,这个行程是可以最大保证隐秘的,朔江而上直至建业的这条江道当日扬州之战时甘宁就曾走过并细细加以记载,可说是轻车熟路,因此只要飞虎军主力到达江口,他们的行动将会无比迅速,即使对方能够观察得到反应布置也未必跟得上。

当然所谋之事必求万全,要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徐晃与麴义二人的所为就是庞统谋划的扰敌之计,你刘玄德既然敢兵屯庐江想要策应中原之战燕军自然不会客气,拿下徐南三郡就是最好的示威,即使在与曹军两线作战之时却仍有余力可以对付扬州,但这样的示威是有限度的,庞统希望让刘备与诸葛亮认为他的举动是在对扬州军的渡江做出应对,或者此计并瞒不过孔明的分析,但只要能为飞虎军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先发制人他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如今甘宁的大军正在海上扬帆猛进,不日便可到达江口之处,此行飞虎军除了战船之外队伍中还有着不少的补给船,倘若扬州水军敢于迎战或是想要利用飞虎军远来补给不利的缺点对其加以牵制拖延,甘宁倒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