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九品中正(第2/2页)

作品:《狼行三国全文免费阅读

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三类。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恰如许子将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说陈群当时提出的这个人才选拔之法与曹操唯贤是举的用人制度是违背的,亦是曹丕在改正其父所犯下的错误!当然唯贤是举在后世看来是最为正确的对待人才的态度,可在当时却是与社会实际相违背的,因为他触犯了很多原本属于士族的利益,曹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固然令人钦佩,可此法却让他失却了不少士族之心,曹丕推行此举更多的就是一种与士族阶层的妥协,好稳固他的统治基础。

因此刘毅部分接受了陈群的意见,他绝不愿在此时去触犯那些占社会主流地位的士族的权益,至少现在不会,在他心中是赞赏曹操唯贤是举的想法的,但亦有不同之处,因为曹孟德的唯贤是举并不看重德育,这也是他的几次求贤令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在儒家思想占据主流的社会之中,人才的标准就应该是“德才兼备”,当然刘毅觉得曹操的做法有缺陷不代表他就一味的赞赏儒家的看法。

诚然,像诸葛亮荀彧这般德才兼备之人的确优秀,可这样理想状态下的人才能有几个呢?人都是有着自身缺点的,这便要求主上有着包容之心与容人之量,更要能创造出利于这样人才发展的环境,可说曹操的做法太过激进而儒家的学说又太过求全,刘毅要做的就是在这二者之中去寻找平衡,同时还有一件极为关键的事情就是“面子工程”。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更有些事表面与实质根本是背道而驰,可这却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

为了争霸天下的基础巩固,刘毅亦要尽力去维护士族的地位,同时又让其余的阶层得到实利,这才能让他得到更多的助力,这看起来极为矛盾,但若是弄清楚了各个阶层的需求还是有着融合之道的,比如说士族更为看重的是名声,刘毅就能让其担当一些听上去好听可却并无太多实质权利的官职,而那些办实事的岗位就可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去承担,在幽州的官场之上便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当然士族之中的人才也不都是华而不实的,亦有许多才堪大用之人!

总之在面子上倾向与士卒,在不是太过触犯其利益的前提下让百姓得利,无论是人才制度还是政治制度这都是刘毅目前的原则,自然在其中也不乏矛盾难以调节之时,那就需要他在详细的分析之后做出妥协了,这虽然有些无奈却也只能接受,他现在要做的始终是改良而绝非改革,只要对他的大业有利,眼前的一切都可以忍受,这些年来他刘毅可没少干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至少效果还是颇佳。

针对陈群的九品中正之法,刘毅的改良就在品上,他要加大德才在品中占据的分量,而对门第的要求加以减少,当然这必须控制在十足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者稍稍侵占一些他们的权利,以刘毅的威望要连这点都做不到他就不用混了!这样的改良就像是愚公移山,要逐步蚕食,待其慢慢习惯之后再得寸进寸,如此待到他一统江山之时才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基础,此处绝对容不得半点急躁。

治政、治军、人才选拔,这是刘毅霸业的三大基础,在九品中正制上他亦是祭出了自己的法宝,继续挂着羊头卖狗肉,当然此法他只会在眼下这个过渡时期之内有条件的加以使用,因其对他争取门阀大族的支持是有好处的,真正到了他登上帝位之时就要弃之如弃履,因为西晋之后的五胡乱中华,汉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其根本原因就在这九品中正?法,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卒。”掌权者只重家世而没有能力,一味只会骄奢淫?逸,又岂能不为外族所乘?

在刘毅心中,科举制应该是最为符合今后大汉挑选人才的方向的,且在官制上他也准备逐渐从“三公九卿”转往“三省六部”,这会使得行政之法更具效力,当然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