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物由技生(第1/2页)
作品:《匠心守初心》这条小隧道拱形的,很短,也不算太高,倒像个比较宽的桥洞。
桥洞两端都有石凳,上面坐满了游客。对面是个小码头,从略微有些幽暗的桥洞看出去,另一边明亮透彻,对比非常强烈。
“这是水墙门。”许问指指头顶上的“桥洞”,又指向对面,“那里是河埠,主要是停船和洗衣服用的。江南水乡,用船的时候很多,船能直接停靠在家里,进出都会比较方便。”
荣显和高小树不约而同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荣显问道:“所以,这个家有点半开放的意思?挺有意思的!”
“算是吧。”许问笑着说,拿出了手机,开始在水墙门的一个角落里拍照。
“这里有戏?”荣显兴致勃勃地凑过去细看。
何章也忍不住看了过去。那里有一尊土地公的石像,只有半个手臂那么高,位于石凳下方,与墙面颜色非常接近,非常不起眼。
许问说之前,他是真的没有留意到这尊石像,但他一提醒,他的目光接触到它,突然就有点移不开了。
“这石像雕得很好啊!”他蹲了下去,仔细观看,“也说不出是哪里好,就是觉得挺不一般的。”
“是的,这尊石像用了一种现在已经接近失传的工艺,名叫佛光雕。在以前,它是专门用来雕刻小型佛像与神像的。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法,而是多种技法与规矩的组合,顾名思义,讲究的是给佛像‘增光’,细节非常多。”
许问给他们讲解,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他说接近失传,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他没有听说过它,而是在另一个世界知道的。
队伍快到西漠时,队员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好了,方觉明跟刚上路的时候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那时候他们常常闲聊,受到队伍氛围的影响,他们的心态变得非常开放,并不介绍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
佛光雕,就是方觉明讲给他们听的,当时他还拿起手边的材料和工具,现场给他们演示了一下。
当时方觉明雕刻的是一尊弥勒像,一边雕一边讲解,耐心而细致。他没有戴头巾,与别人不同的短短头发,低着头,整个人柔和而明亮,也像是有光芒散溢出来一样。
说起来,眼前这座土地石像,跟方觉明雕的那尊弥勒像还有点像,慈祥温和,怜悯宽广,真正有一种“佛”的感觉。
两个世界的两尊佛像、同一种手艺在这一刻交汇融通,许问有些出神,但也没耽误了给他们讲解佛光雕的讲究,甚至还有很多细节。
这是他对这两个小孩的一个习惯,平时有事没事多说一点,不需要他们全部都记住,平时听听就行,到时候实际学到,能有一些熟悉感那就挺好的了。
但旁边何章就听呆了。
这是在教徒弟吗?现场就教?
许问是不是忘了他也在旁边了?不怕他听去吗?
“没事。”许问被他的问题打断,笑着摇头,“技术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学。学了能不能致用才是关键。”
何章看着他,半响后苦笑摇头。
技术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学。
果然是个年轻人,不知道对他来说举手可得的技术在另一些人眼里求都求不到……
他们几人正在说话,没留意到,旁边石凳上坐着一个戴着草帽的老人,向着这边看了过来,目光落在了许问的脸上。
许问拍下了这张土地公的照片,把它上传到小程序上,登记了它的信息和所用手艺的名称以及简介,点了提交。
提交完之后显示审核中,这种情况肯定不可能机器审核,必然是人工的。主办方这次真是做足了准备了。
不过遇到审核的老师们也没见过没听说过的手艺,他们要怎么判断?
这个问题许问就只是想了一想,没有放在心上。
就现在看来,这十五幢古宅绝对不止七十二种绝艺,偶尔几种不通过也没办法,他再成倍补上就行了。
因此,许问越发不能错过每一种技艺。
又走了两步,他再次蹲下拍照片。
一边拍,他一边继续对荣显和高小树讲解:“你们注意这个砌石的技术,这叫犬牙错,讲究的是交错重叠,中间不留缝隙。这样建成的河埠能够不用水泥三合土等粘合剂,自然密封不透水,还能长效耐久。这个河埠建了两百多年,还是很牢固。有的四五百年、上千年仍然能经得起流水冲刷,非常牢靠。”
他用小程序登记完提交,接着又打开一个新档,再次拍了同一处的照片,又填写了一项新技术。
“这里用的技术不止一种,还有沉流积石。”许问继续说道,“这是犬牙错的伴生技术,专门应对河埠这样的水下结构。它能很稳当地让石块在水下、尤其是流水之中进行组合……”
许问还是跟刚才一样,细节也讲得很完整。
何章正是渴求技术的时候,听许问说话听得心里痒痒的,一边琢磨这技术在实际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