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意动(第1/2页)
作品:《匠心守初心》这里毕竟不是班门世界,除了许问,没人听见天工鸣音。
而在其他人眼里,许问也就是出去解决了一下生理问题,就回来继续工作了,没什么奇怪的。
然后,有少数人发现,就在这么短的一点时间里,许问又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变化非常细微,但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可能就是一个平削,一个深凿、一个切角,他比之前又讲究了不少,而这种“讲究”又是自然而然的,仿佛发乎于心,应用于手,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又有进境了。”一个老者用气声对旁边的人说。
“不可思议。”
对于绝大部分工匠来说,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有所进境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无论什么行当,进步总是在低级别的时候更容易实现,越往上走,你的改变就会变得越艰难,每一处微小的体悟与进步都值得好好庆祝一下。
许问的水平肯定是不用说的,在某个层面上,他足以令在场的大部分人望其项背而自感不及。这种层次的能力,他仍然可以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二次进化,这种领悟力……
在场的某些人突然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这个年纪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成就了。
刚才的天工鸣音对于许问来说,如同一次洗礼,在这样的洗礼中,他所学过的、所感受到的、所思考的全部进行了一次融合,变得更加圆融了。
他不骄不燥,全情投入,并不担心连天青现在的情况。
荆承说了,只要他晋阶天工,就能知道连天青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又说连天青随时可以看见自己的女儿。虽然许问有点介意荆承有意无意带出来的那句“只要他愿意”,但不管怎么说,这都代表连天青没有致命性的问题,剩下的,就全靠许问努力了。
许问又想起了连天青曾经对他提到过的“天工体验”。
天工不需要精通全部的门类,因为到了某个层次,就能感受到技艺之间的相通之处,对其他门类也会有更多的了解。
譬如站在门外的这些人,各个门类的都有。
他们是明明不懂还过来凑热闹的吗?
当然不是。
他们的审美是同一个层次的,他们对技艺的理解都到了一定的层面,这就足以支撑他们聚集到这里,观摩可能完全不沾边的木工工作了。
那么,反过来说的话,其他门类的技术可以用到木工工作中来吗?
有人可以用石头做出榫卯的效果,也能雕出斗拱雀替,技术方面又有什么不能互通的?
现在正是周一中午,很多昨天的观众一边吃着中午饭,一边打开了许问的直播间。
其中不少人早上发现了《木音》,感受跟关龄的非常相似。
它虽然是人在工作时的声音,但更像是自然之音,听着就能让人心神宁和,从身至心地安静下来。伴随着这样的声音工作,能极大地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都提升了不少。
有老板发现了这一点,直接拿它给办公区域当背景音,效果还挺不错。
一些人立刻趁机给同事朋友安利这个周末发现的新玩意儿,于是午休的时候,直播间瞬间涌进了一大批人,数量比周末的时候还要更多!
而此时,官方直播间也正在放许问这个,配上了嘉宾解说。
是嘉宾自己要求的。
坐在这里的嘉宾必定是某一方面的名宿,他要解说,没办法去许问现场,但他也想看啊。
于是他迂回着提了要求,表示许问虽然有官方直播间,人气也很高,但没有解说,外行人只能看个感觉,不能真正体会其中妙处。不如在正常解说中加大他那边的比重,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也可以让平镇充分利用这意外而来的影响力。
武斯恩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跟嘉宾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关于许问的制作,嘉宾确实也有无数的话想说,于是每次一切换到这里,他们的话就明显变多,干劲也变大了。
“噫,这是……”
今天的嘉宾名叫辛沉,是一个石匠师傅。与他搭配的主持人名叫游徐行,不是工匠,但对传统技艺方面的学问也有一些了解,所以跟嘉宾们搭配得非常愉快。
这时他听见辛沉的话,也留意到了:“这不是木工的手法?是……石雕?”
“对!”辛沉一拍大腿,兴奋地说,“可不是石雕,还是徽派的手法,还可以这样用……厉害厉害!”
徽州石雕通常就地取材,常用两种石头。一种是黟县青,质地坚硬、纹理细密、光泽温和;另一种是褐色的茶园石。两种石头材质不同,雕刻出来的效果也非常不同,总体上来说风格偏向古朴,多种雕刻手法相互融合,平面中见立体,立体中又能感受到平面的画意,地方色彩浓厚,风格相当突出,是传统石雕的代表派别之一。
辛沉的眼睛紧紧盯着大屏幕,简单介绍了徽州石雕的主要特色,话没说完,许问的手法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