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1/2页)
作品:《归龙短剧免费观看全集》眼见吴中元眼中是好奇而不是厌恶,姜韬放下心来,弯身抬手将吴中元请入偏殿,转而命人燃点火盆,搬来茶点酒水,与此同时派人传召乐师和伶人。
在等候乐师和歌姬伶人前来之时,姜韬不失时机的冲吴中元圈绕请罪,他请罪的原因是姜正死了没多久,按理说这时候不应该载歌载舞,不请罪担心吴中元将他看做一个逾越礼数的不孝子,请罪又担心把吴中元给埋了,好像吴中元自己很不注重礼数一样。
这个尺度很难拿捏,表述的难度也很大,但姜韬很擅长这些,说的巧妙而婉转,谦卑而恭敬,一个有分寸的人是永远不会拿领导当朋友的,领导就是领导,哪怕对自己再好,人家也是领导。
用现代的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搞不好,哪有精力去搞什么精神文明,这时候的人生活很是艰难,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歌舞都属于奢侈品,也正因为稀有,吴中元才会好奇。
偏殿里有不少乐器,吴中元转头四顾,发现最多的是编钟和鼓,除此之外还有琵琶,二胡,箫笛,琴瑟,埙笙,品种并不少。
至于为什么在现代考古中,只有编钟等金属乐器存留出土,那是因为其他的乐器所用的材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腐朽,保存不到现代。
回来这么久了,除了东海心月狐的琴声,吴中元很少听到音乐,免不得心生好奇,不多时,乐师来到,冲吴中元和姜韬跪倒行礼,祈愿二人万寿千岁。
吴中元虽然登基称帝,却从未以万岁自居,而今突然听得别人祈愿万寿千岁,便感觉很是刺耳,现代有句话叫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姜韬长的胖乎乎的,圆脸小眼儿,还真有点儿王八的味道。
姜韬可不知道吴中元为什么突然转头看他,急忙举杯请酒,吴中元笑着应了。
乐师共有十余人,乐师先来,伶人来的比较晚,共有二十多人,伶人来到之后礼节更加谦卑,要知道在这时候乐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几乎跟勇士一个阶层,属于朝堂之上的阳春白雪。而唱歌跳舞的伶人地位很低,等同市井街头的下里巴人。这一点与现代是恰恰相反的,在现代歌星和演员地位很高,都被捧上天了,而搞艺术的艺术家地位则少有人知。
二人坐定,姜韬微微抬手,演奏开始,是单纯的音乐,伶人站在台下两旁,并未下场。
编钟属于主乐器,先敲钟,吴中元不通音律,也分不清什么宫商角徵羽,就是感觉乐师慢条斯理的敲的太慢了,倒也没听出什么幽美悠扬,就是一个寡淡无味。
实则节奏慢也不是不行,节奏慢的曲子也有很好听的,但此番这些乐师敲击的音律他实在享受不了,一锤子下去,余音不彻底消失,绝不继续往下敲,五分钟不到就把他给敲瞌睡了。
乐师自下面敲的郑重其事,吴中元自上面听得昏昏昏沉沉,这哪是什么音乐,这分明是催眠曲。
就在百无聊赖,意兴阑珊之际,曲风终于变了,加进了新的乐器,二胡。
二胡这种乐器结构很简单,但驾驭难度很大,可以拉的热血激昂,也可以拉的悲悲戚戚,此番乐师走的就是后面这种路子,慢的要死,哼哼唧唧,吱吱扭扭,搞的就跟送殡发丧一样,听得吴中元想下去打人。
反观姜韬,倒是一副陶醉神情,文化和艺术是相通的,他终究不是在古代长大的,实在搞不懂这时候的人对于文化艺术的喜好。
耐着性子往下听,很快吴中元就找到规律了,这时候的音乐是逐渐添加乐器的,随后加入的是笛子,笛子的声音还是比较悠扬的,但是吹的太慢就不好听了,拖腔拉调儿的。
乐师大部分都是男的,女的很少,乐师们演奏时也是一脸的郑重,貌似很是投入,但他就是享受不了这么慢的节奏,慢到什么程度很能具体形容,现代有首歌曲叫一生所爱,节奏够慢的了,而这些乐师所演奏的节奏比一生所爱还要慢上三倍,用倍数形容不太精准,总之就是那个意思,听的人难受发困。
等到古琴加进去的时候,伶人开始跳舞了,前期是独舞,跳舞的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女子,高挑纤细,身上的衣服穿的很少,都是绸子衣服,舞蹈的节拍也很慢,极力表现女人肢体之美,虽然偶尔也会甩个袖子,但总体给人的感觉还是扭扭捏捏的,多了花前月下的扭捏矫情,少了热情似火的狂.热和激.情,不好看,没意思。
最先跳舞的伶人就是这些伶人的头儿,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领舞的,这个女的在跳舞的时候还会唱歌儿,歌词的大致意思是一个留守女子对外出作战情人的思念和挂牵,情人这个词在现代是个贬义词,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它都是个褒义词,泛指真心相爱的两个人。
乐器的种类越加越多,参加跳舞唱歌的伶人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搞到最后就像是个大型的音乐舞会,不对,确切的说是更像送葬的队伍,吹吹打打,哭哭啼啼,领舞伶人那个振臂挥袖的动作,像极了出殡时往天上抛洒纸钱。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分不出好坏,与这些伶人的扭腰送胯和嘤嘤喃喃相比,他更喜欢姜南在对敌之时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