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慷慨(第1/2页)
作品:《匠心短剧免费观看》陆存高在班门里的身份有点尴尬。
他说是偏门旁支,其实是陆立海他祖父在外面的私生子,后来抱回来上了族谱,记成了堂弟的孩子。
从小到大,他在门内就有点不招待见。譬如他其实很早就近视了,但竟然没一个人发现,由于眼睛看不清还挨了师父不少骂。
为此,他咬紧了牙关努力苦学苦练,最后练到木匠活计门内第一,这才算是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就算时候到了,又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成为了班门所谓的长老,也还是比较边缘的一个,顶着一个陆姓,还常常说不上话。
宗正卷对班门弟子的意义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只有继承人才能观阅全卷,普通弟子只能定期或者做出贡献之后才能看其中一部分。
直到现在为止,陆存高也没能看完全部的木工卷,最初他听说要请许问这么一个小年轻才辨正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
现在他的心情更复杂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笑着点头,又重复了一次:“不胜荣幸。”
有陆存高帮忙,许问推进的速度又稍微快了一点。
不管怎么说,能有人相互讨论,对理清思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到达这个阶段,百里启他们的数据已经完全缺失,基本上没法进行了。许问这边的进度也越发缓慢,但他跟陆存高不断交流沟通,倒是又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陆存高壮年的时候一直在外面奔波,全国各地到处都走过。
那时候的交通状况虽然比不上现在,只有绿皮火车和长途客车交替轮换,但相比古代肯定还是强多了。
他的足迹几乎落在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有些地名许问听都没听说过。
也正因为如此,他虽然一直没有看过全本的宗正卷,但这之外的偏门技艺却知道不少。
见识广了、经验丰富了,对辨正宗正卷无疑是很有好处的。经常许问感觉像是走进了死胡同的地方,他能别出机杼,从另一个角度来尝试着解答。
毕竟,经验见识这种东西,总是要靠时间来累积的。而传统工匠,又是特别吃经验的行当。两三年和几十年真的就是没法比。
而这几天里,许问的收获还不止这些。
他白天和陆存高一起交流辨正宗正卷,汲取更多的经验与案例,晚上回到太微居,向百里启和马玉山学习数据建模方面的新知识。
这几天,百里启两人在工作停摆之后,也重新找到了新的工作方式。
他们不再独立辨正,而是一方面收集宗正卷不需要辨正的那部分的数据,一方面跟在许问他们后面,对他们已完成的内容进行数据和模型上的补充。
这些东西,就是许问最好的学习案例。
许问第一天学习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第二天学习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他自己分析描述出来的,其中流程、包括每一个细节他都非常清楚。
掌握了核心内容,外在的这些东西就只是单纯的技巧。
这也是百里启之前所说的“软件使用也就是那么回事,终究要看的还是脑子里有没有东西”。
就像ps绘图设计大师,只是擅长使用photoshop这款软件吗?
当然不是,他们首先得有足够的审美、能够构图绘画以及设计,才能做出最好的成品来。
优秀的ps大师,通常在手绘上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改变了表达的方式而已。
当然,软件功能的搭配使用,在简便、精准、细腻以及各种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手法上,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不用说的。
最后,他们在班门一共呆了十天。
这十天里,班门的招待一天比一天更加无微不至,这从每天中午晚上的饭食上就能表现出来。
班门本来就养了几个老师傅,各种菜系的都有,这几天轮番上阵,换着花样给许问他们做饭,许问从小到大,从古至今,还是第一次这样享受口腹之欲,从第一天来到最后一天走,足足胖了八斤,这还是因为工作学习实在辛苦中和了一部分的缘故。
而到了这个阶段,许问的工作开始变得两极分化,要么能很轻松地辨正,要么就是一点也做不出来只能放弃。
这时候,陆存高已经帮不上了许问多少忙,基本上只能靠许问自己学到的东西。
他推进得很慢,但相比之前几天更加专注,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
十天后,他终于长舒一口气,合上了宗正卷木工卷的最后一页。
他找来陆立海,指着桌上那厚厚一叠纸说:“我现在能补全的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剩下的那些有的是表述习惯跟现在不太一样,有的是缺了些内容。我现在没办法做,以后再看看吧。”
桌上那叠纸有的是手写的,有的是打印的,分门别类钉好,有厚有薄,堆了将近两尺高。
陆立海紧盯着那叠纸,没有马上伸手去拿,而是发了半天的呆,退后一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