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山中窑(第1/2页)

作品:《匠心精神的金句

胡镇山是个非常尽职的导游,更兼在五窑寨长大,对这片窑洞非常了解。

五窑寨本身位于山坳里面,三面环山,只有一道狭路通向外界,对于山寨来说的确是易守难攻,非常安全,但对于普通村庄来说,就会显得太过闭塞、交通不便了。

再联想到他们进来五窑寨所走的路的长短和难度,这样一个地方发生疫病,还真的很难求医问药、进行疏散。

但就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挖出了这么多窑洞,建起了这么大一座村落……

人力有的时候是真的很可怕。

“主窑的这门,你看看,是两块大木拼出来的,钉木的是货真价实的铜钉,纯铜的。现在是有点锈,但我记得我小时候这铜被擦得闪闪发光,可好看了。”

胡镇山一只手举着火把,另一只手抚摸着正面主窑的大门,表情有点骄傲。

火光映在黑色的门上,深厚裂纹几成沟壑,铜钉将两块巨大木板拼合在一起,深深地嵌入其中。

就如胡镇山所说,现在铜钉上面绿锈斑斑,没有锈的地方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铜膜,与黑木搭配在一起,沉凝古朴,别有一番美感。

许问看着这两扇一共四块木板,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上山以来,他看到的全是小树和灌木,没看到什么大树。他很快就恍然,明白这是因为这边降水比较少,树很难长大的缘故。

这也是窑洞成为这边主要建筑的原因之一。

这样就可以不用整木来做梁柱了,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所以胡镇山这时候才会特别炫耀这两扇木门,他是出过远门的,当然见识过更多的东西,但木材的珍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他的脑海中,不自觉地就表现了出来。

真有意思,建筑是为了居住,它与它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许问之前就在现代的一些书上看到过这方面的阐述,但还是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啊……

许三说得没错,出这样的远门是对的。

他拍了拍那扇木门,抬头往里看:“里面什么样的。”

“咱们五窑村的窑洞跟别的地方的可不一样。”胡镇山骄傲地说。旁边有同伙马上咳了两声,提醒他这是五窑寨不是五窑村。

胡镇山立刻讪讪然,声音也比之前小了一些。他举起火把,指向上方。

“两位请看,这拱门是在挖出来之后,又用石板砌平了的。这么多年了,石板一点裂缝也没有,看这手工!”火光摇晃着,在他们脚下投入浓重的阴影,却越发显出了上方石板的状态。

两尺五寸长、一尺宽的整块石板,微微磨砂的表面显出了它的历史,然而过了这么多年了,还仍然非常完整,上面没有一丝裂纹。

“石头不是很结实的材料吗?没有裂缝有什么奇怪的?”许三一直以来主要学习的是木工,对石匠方面的事情不是很了解。

“石材也是自然材料,但凡自然材料,都有自己的性质与纹理。木匠处理木材的时候,需要依照它的纹理徐徐图之,石材也是同理。而且相对来说,木材性质柔和,但有韧性,纤维会互相拉扯,处理不当也不容易损坏。石板硬脆,处理的时候施力过度就容易裂开。有时候裂纹出自内部,一时间不会显示出来,时间长了慢慢扩展到表面,就非常明显了。”

许问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秦连楹的手札,秦连楹最早学的就是泥水。

泥水匠其实就是砖瓦匠,与建筑的关键更加密切,主要处理砖、瓦、石、沙等建筑中的石质材料。

从一开始,石材处理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秦连楹最早学习的内容之一,就是辨别各种不同的石材,熟知它们的石性。

许问根据这个,了解了不少相关的内容。

他学得很快,发现石与木之间其实有相当的共通之处。

就像他说的一样,石也好,木也好,都是天然产物,是自然的化身。

它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肌理,有属于自己的规律,摸清这个规律就能降低处理它的难度。

同时,作为自然产物,它们又都是不完美的,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瑕疵。

譬如,木头可能会有疤结、腐朽、虫蛀,石头有可能会有杂质、裂纹。进行处理的时候,这样的瑕疵是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有的需要避开,又有的需要利用这些瑕疵的地方,把它们化为材质所拥有的特点。

可能是一通百通,许问现在在木工上已经臻至化境,理解起石材也相当顺利,进展得非常快。

现在他有条有理地讲出来,不仅许三马上就听懂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胡镇山也瞬间恍然大悟,明白了过来。

他在心里把许问的话重复了几遍,准备到时候再讲给别人炫耀。同时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继续按照那个神秘人的吩咐,讲解自己所知的窑洞知识给许问听。

五窑寨的这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