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 安静(第1/2页)

作品:《匠心by毛厚

此时河面还是跟刚才一样,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纷纷杂杂的数字与线条遮住了一切,许问几乎连河里的水是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了。

连天青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一如即往的清晰稳定。

这时他抽到的是钧瓷手艺,关于窑中控火方面的技术。

这本册子不是流觞园从其他地方收集来的,而是过往流觞会上的发言与讨论记录。

所以它的记述方式比较特殊,属于一人主发言,多人补充的类型,看上去有点复杂。

所以这一次,连天青用了整整一柱香的时间来看书,直到最后一点烟灰落下才和上最后一页。

在这一柱香,也就是约摸十五分钟的时间里,许问就一直盯着水面不放。

连天青刚才的话还回响在他的耳边——

“那就别去看。”

别去看。

连天青的意思很明确。

他肯定不知道现在许问眼里的河流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一直以来他都在告诉他一个道理,要专注、要心无杂念。

如果实在有杂念干扰怎么办?

那就别去看。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太难了。

尤其是像现在这样,数据越来越多,他看都看不过来,怎么从中间分辨出核心数据,计算出最想要的结果?

如果不理这些数据,专注于背后的河流——先不管他能不能做到,他又凭什么去分析河流,把握漆盘的流向?

更别提,除了这些数字以外,还有别的干扰。

就是连天青现在正在讲的“课”。

流觞会给在座所有人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只有最后天工心得的奖励,还有整个流觞会的过程。

自己看书是收获,别人看书进行分析讲解与改进的时候,也是收获。

而像连天青这样半步天工,对各门各类都涉入极深、思路又新奇独特的人物,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容错过。

许问眼睛在盯着眼前的河流看,另外还分了一半心去听连天青说话。

连天青和上书页,新的一柱香被点燃,他开始讲解册子上的内容。

这位大师与他的同行讨论的陶瓷控火变温的要诀,这来自于他们平生工作的经验。

制作瓷器是项很有趣的工艺,尤其是表面的釉色,会因为外部环境各种微小的变化出现无数奇妙的反应。

老道的工匠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稍加控制,减少一些随机性,或者利用这些随机性制造出更好的结果。

这些大师们的话多半出自于自己的经验,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什么情况会导致什么样的现象,但具体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其实他们并不清楚。

但连天青则不一样,他不仅经验仿佛比他们更丰富,对釉色温度等等的了解也远甚他们。

他直接讲解他们这些经验的原理,还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

严格来说,他这不算是改进,但知其所以然之后,很多东西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延伸。

谁又能说这不是更好的改进方式?

陶瓷是热门项目,钻研此项的大师们很多。

连天青讲完,很多人击节称叹,他这第三块金漆木牌,得来得众望所归!

许问对陶瓷烧制只是略知皮毛,还没有深入研究过,但他其实还是很感兴趣的,忍不住就去听。

这一听,自然而然就会分心,一时间,他眼中的数字线条更多、更模糊,更加难以分清了。

连天青讲完,预示着下一轮争夺即将开始。

许问现在这样在众人里一点优势也没有,不,说得准确一点,他其实毫无竞争力,可以直接告负。

但他不想这样,他还是想要试试看的……

“话虽如此,瓷色之变化,总有鬼斧神工之处。有时算得再多,不如神来一笔。我们也不必时时刻刻都拘得太紧,那样不免失之匠气。 天人合一,有时候就应该把事情交给老天爷去决定。”说到最后,连天青合上书册,突然话锋一转。

大师们听得认真,这时突然纷纷肃然颔首,表示认同。

许问分心在听,留心到了关键性的词句——

天人合一。

要说他现在最大的缺陷可就是这个了。

他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太短,虽然已经够努力的了,但大半也限制在个人技艺的磨练与提升上,行业的相关常识他知道得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譬如天人合一这个境界,他就从来没有听说过。

刚才解板时太专注,他也没听清楚周围人的议论。

但没听说过不代表他听不懂。

这是一个常用词,他当然是知道意思的。

这时候听连天青说出来,他突然有些触动,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刚才解板时的感受。

树是自然之物,是“天”,而他当然是人。

工匠不是凭空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