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 梦想的归处(第1/2页)

作品:《匠心by毛厚

许问说的当然不是一个真正的城市,而是一个城市沙盘,对工匠们来说,就是所谓的烫样,也就是等比例缩小 的城市模型。

这样一个模型包括行宫与外围城市,足以把他们所有的想法囊括在内。

主审那边要的是一件作品,烫样当然也包括在内。

但是五天时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五天完成一座行宫的烫样,时间也许勉强能够,但是一整个城市的……连驼子也有些犹豫。

不过许问已经决定了,那这就是他们的目标。

所以接下来他们要做的是,确定这座城市是什么样的,把相关的图纸画下来。

许问给每人发了一块木板和一支笔,要他们描绘自己想象中的居住环境。

不会写字,那就用画的。

然后,许问拿出一张更大的纸,开始列举一些数据。

他之前曾经向徐二郎打听过逢春城的一些相关情况,查先生来之前,又向他问了更多。

查先生果然是个学问人,擅于收集统计信息,逢春有多少人、多少地,他都熟记在心,也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许问。

也许是被许问当日在绿林镇城外的表现给震住了,又或许是一些心照不宣的原因,他甚至没有问许问拿这些数据要干什么。

拿到这些数据之后,许问就一直在琢磨这些事情,甚至在另一个世界,他还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书籍,听了一些相关的课程,来给自己的知识进行储备。

现在,是这些知识进行应用的时候了。

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但世界上的大部分城市都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自然发展起来的。

大部分情况下,城市都是若干个单体建筑或者建筑群在某一地区的堆积,堆积多了,就变成城市。

譬如来说,朝廷准备在西漠择一地建立行宫。

这处行宫建起来之后, 自然会有人附居于此。

皇帝也好,外国使节也好,肯定都不会在行宫常住。但就算没人住,这里也得有人管啊。

行宫的管理者、里面的仆人或者侍女少量的住在行宫里,大部分都只能住在外面的居住区。

他们在此成家立业,居住区就不断向外扩散,逐渐变大。

当一个居住区形成之后,自然会有其他人来此居住,于是城市渐渐形成。

这样建立起来的城市通常都是无序的,很多管理以及附属设施只能后期来做。

所以这个时代的城市经常污水满地、就是前期下水道工程没有做好的缘故。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也许皇帝或者大官目所能及之处要好一点,但再外面一点的地方呢?

没有城市是完美的,但这个时代的城市,离完美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很多时候甚至连基础的要求也达不到。

换个角度来想的话,建立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的行宫,是符合要求的吗?

勿用宫不仅仅只是一座宫殿,还是要展示给外国使节看的大周国的缩影。

一个污水漫地、交通堵塞、四周弥漫着粪便臭气的环境,就是大周皇帝想展示的吗?

显示不是。

所以一座宫殿根本不足以满足上面的要求,必须是一座城市。

既然要建一座城,何不建于逢春,何不改变这些人的悲惨命运?

当许问想通这一切的时候,就已经做下了决定。

大部分城市原本无序,但在最初形成的时候,是依照一个基本的起点逐步发展而来的。

这个起点有可能是一条线,有可能是一个方块,也有可能是一个圆形。

京城的起点是紫禁城,是一个典型的方块形状,而逢春,依山而建,是一座半圆形的城市。

逢春城位于天云山脚下,地质条件不错,气候条件不佳。

在这里建城的好处是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和条件都不错,坏处是寒冷多风,需要防冻防风。

再者,根据乡志看来,天云山一带雨水不多,但每年会有持续一个月的集中降雨时间。所以疏通防水也要列入考虑范围内。

许问亲自去过天云山,对那里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天云山相对贫瘠,山上植被比较少,但山势崎岖,奇石叠嶂,山形在西漠一代相当特殊。

当初吴可铭画的那幅天云石居能够出名,除了石壁居本身奇特绮丽以外,也有天云山本身的不少功劳。

也就是说,这里用来赏景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逢春新城肯定还是要以行宫为中心,城市作为周边附属。

行宫的特性是度假赏景,城市建筑的重点是舒适宜居,将两者结合起来……

许问的脑海中渐渐有了一些概念,开始在那张白纸上画图,列出他对整座城市的框架式规划。

而此时,其他人也安安静静的,只能听见炭笔在木板上刷刷刷掠过的声音。

他们正在画自己想象中的家。

谁对自己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