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亏不欠(第1/2页)

作品:《皈依佛门

离开相府之后吴中元便瞬移消失,但他并没有去往昆仑山的兽族祭坛,而是去了漠北的饮马河旧址。

他来这里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只是因为这里非常安静,而在与兽族正面接触之前他需要一处安静的地方进行冷静的思考。

不管任何事情,只要一开始实施就会产生后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由于老瞎子的意见与他的意见相左,此行便要更加慎重,在去往兽族祭坛之前必须全面考虑此行的后果,以及自己去了之后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兽族。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所作出的决定影响面儿越大,如何与兽族相处这个问题看似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实则异常关键,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此事关系到生态平衡,神鬼妖魔不属于这个时空,怎么打都行。但兽族与人族一直是相伴共生的,人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兽族,本质就是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动物,这已经是一个哲学问题了。

吴中元不愿意进行复杂枯燥的哲学思考,但身为人族君王,他此去与兽族正面接触,等同为以后人和动物如何相处定下调子,所以他必须进行慎重的思考,思考并制定出一个对待兽族的基本原则。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丛林法则,站在这个角度上说弱肉强食就是正确的,只要人族占据上风,不管对兽族如何杀生予夺都无可厚非。但是丛林法则不等于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顺应天道,大道自然。

所谓天道,说白了就是自然规律,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平衡长久,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动物才是顺应天道?

只要有立场,判断和理解就会失去客观。想要做到客观公正有两个办法,一是以上帝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俯视人类和动物。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分别站在人类和动物的立场上双向平视。

第一个办法行不通,因为他不是上帝。只能用第二个办法,他是人,而人又是高级动物,可以换位思考。

重大的问题也并不一定需要漫长的思考,五分钟不到吴中元就得出了答案并定下了与动物相处的原则,人的生存需要蛋白质,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就是动物,所以不杀是不可能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杀戮的范围局限在三牲六畜,能不杀尽量别杀,能少杀尽量别乱杀。

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别说三牲六畜了,只要能吃的都得杀,而且不接受任何人的指责,因为保证自己活着是所有动物的第一准则。

这一原则对兽族也很公平,因为野兽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是很少伤害人类的,可是当它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它们也是会吃人的,我用你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你,这就是公平。

指导思想至关重要,指导思想相当于公式,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用公式去套,能够保证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处理的风格都是一样的,不会今天向左,明天向右,浑浑噩噩,颠三倒四。

定下了指导思想,反过来再套这次去见兽族,用什么态度也就很明确了,如果五五是完全平等,那就用六四,人族是六,兽族是四,作为目前占据上风的一方,能够用六四对待弱势群体已经是极大的善意了,换位思考,如果兽族占据了完全的上风,能给人族四成平等,那也算是它们做的仁至义尽了。

自脑海里仔细推敲了几遍,确定这么做是可行的,吴中元便离开了饮马河,再施瞬移来到昆仑山兽族祭坛。

此时是黎明时分,叶落秋霜,兽族祭坛周围寂静无声。

艺高人胆大的本质是对自己的自信,自忖不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自己都能处理,吴中元此时就是这种心态,不是狂妄,只是对自己目前实力的客观了解,不过他也有怕的东西,那就是密闭的铁器,有了前车之鉴,他打死也不会再往密闭的铁器空间里钻了。

很长时间没来这里了,祭坛周围长满了杂草,由于已是秋末冬初,杂草枯黄,大显荒芜萧瑟。

这座庙宇究竟是神殿还是祭坛目前还无法确定,实则神殿和祭坛的性质也差不多,都是供奉和祭祀的地方。

祭坛依西山而建,大门是朝东开的,吴中元现身于祭坛正东几十丈外,缓步向兽族祭坛走去,人未到,路先通,灵气所至,挡路的杂草和灌木快速消失,凭空出现一条丈许宽窄的平坦路径。

祭坛周围的灵气屏障还在,这里的灵气屏障并不阻隔活物,吴中元径直穿过灵气屏障,进入屏障内部。

他此时已经今非昔比,便是不曾进入神庙,也能够清楚的感知到屏障内有不少异类元神,凝神细窥,发现元神共有十二道,六阴六阳。

兽王麾下有十二员天仙修为的大将,雄性大将皆为兽属,分别为象王,犀王,虎王,豹王,狼王,狗王。雌性大将为禽属,分别为鹏王,雕王,鹫王,鹰王,隼王,枭王。

此时屏障内部共有六阴六阳十二道元神,这便说明兽王麾下的十二员天仙大将都在此处,三灵修为以上的人和异类可得永生不死,即便肉身损毁,也可保留元神并重新练就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