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继任者问题(第1/2页)
作品:《大明小学生随轻风去笔趣阁》第937章继任者问题
这几个年轻人虽然不算傻,但是毕竟经验不足,严世蕃说出的“身陷死地”四个字很容易就挑起了他们的焦虑情绪,让他们想继续听下去。
多听几句又没什么损失,几位年轻人大致上都是这样想的,但嘴上还是说着嘴硬的话。
陆孟观带头喝道:“严大人何故又在此胡言乱语危言耸听?”
“我这样说,自然有我的道理,只是你们年轻没见识看不清状况!”严世蕃才说了个开头,却转而又替自己辩解起来:“但我还是要先说几句,你们各家先前的遭遇与我无关,信不信由你们!”
“我身为大学士之子,却被秦德威扣留在宁波,宛如苏武牧羊北海,看到伱们各家与我志同道合,便好心出谋划策!
怎奈你们各家安稳多年,管事的已经昏聩无能,用人不当,执行不力,导致功败垂成!正所谓死于安乐也!
至于秦德威为什么知道你们各家的谋划,肯定是你们派到双屿岛的人员不中用,被抓住后竟然全都如实招供了,这也能怪我?”
被严世蕃指责家族无能,几位年轻人心里十分难受,陆孟观不耐烦的说:“这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严大人不必重复这些没用的话了!”
过去的就过去了,马后炮一样的鞭尸有什么用?没看到他们四大家族年轻一代都在重新振作吗?
虽然号称密疏,但是个人都知道这封奏疏就是秦中堂的。毕竟有御赐银章才有资格上密疏,而在整个浙江,除了秦中堂谁还有银章?
不过秦中堂只是想隐瞒内容而已,又不是为了隐藏身份。
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不得不承认,严世蕃言大人的分析确实更加深刻。
几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后,陆孟观突然大喝道:“严大人莫不是又来骗我等上当?我们若去急递铺投书,只怕立刻就会被秦德威知道!”
于是夏言便象征性的对其他两个阁臣说:“如何选闽浙总督,按照旧例来就是了!”
秦中堂收到诏书后,又酝酿了两天,就给朝廷写了奏章。
十多天后,二合一的密疏送到京师,按照惯例御前开拆。
几个年轻人对视一眼,婉拒了严世蕃:“不劳驾严大人了,我们自行安排就好!”
夏言拿出了首辅的威严说:“此等大事,我自有裁量!你何须多嘴!”
没想到两种观点都摆了出来,不过这难不倒严世蕃,随即就接上了话说:“你们这两种看法,都对,也都不对!因为你们的思考太浅,没有深入勘破问题的本质!”
陆孟观突然想起什么,又对严世蕃问道:“那你说我们身陷死地,与这些又有什么关系?”
几个年轻人倒吸一口冷气,不禁想到了秦德威的凶名,难道那些家破人亡的同族遭遇也会落到自己身上?
“可有自保之策?”几人下意识的继续问道。
严世蕃很镇静的说:“你们可以去外地找门路投书,这样秦德威肯定不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严世蕃没给对方太多细想时间,迅速又问道:“关于今天的幕府公告,你们怎么看?”
那是因为,在朝廷风向不利的前提下,接任的督抚必定不是秦德威的同道人,甚至还会是他的对家!
在这种情况下,秦德威才会有了尽可能消灭本地潜在敌人的心思!让新的督抚来了后,在地方很难找到有足够强大实力的反秦德威合作者!”
严世蕃还是胸有成竹,侃侃而谈道:“我说过,夏首辅回归后,朝廷大势对秦德威已经不利,你们直接向朝廷,那是顺势而为!
但是阁老们传阅完了这封奏疏后,都明白这是谁写的了!除了秦德威,谁敢这么关心浙闽总督的问题?
夏首辅对前来传递奏疏的黄锦问道:“皇上可有谕示?”
刚才几位年轻人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听到严世蕃问起,便能不假思索的回答,但意见不是很一致。
今日张璧忍无可忍的对夏言质问道:“夏桂洲!何时将我等三名阁臣辞官的消息,奏报给皇上?”
杨承闵说:“我看是因为秦德威即将卸任,所以故作姿态,企图挽回一下人心!”
这份奏疏被撕掉了署名的部分,因为每枚银章上的字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嘉靖皇帝和银章拥有者本人才知道,外人是不能知道银章上刻字的。
大致意思就是,在他秦德威之前没有设过浙闽总督,如今东南形势特殊,为了维持政策延续性,希望朝廷继续设立浙闽总督。并且等新的浙闽总督抵达浙江后,他秦德威再交接卸任。
就是上面还有个皇帝比较不爽,如果皇帝继续昏迷,那该多好?
暂时走不成的大学士张璧要天天独自面对夏言和严嵩,这是一件体验感很差的事情。
但是夏首辅说完了后,严嵩的神情很古怪,而后又提醒夏言说:“不一定容易,首辅还是想想,推选督抚究竟是什么惯例吧。”
严世蕃稍稍意外,他还以为这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