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谈话(第1/2页)
作品:《从大学教师开始全文免费阅读》在大家的意犹未尽和不尴不尬的吹捧声中,沈光林荣耀退场。
他确实不用表现的太着急。
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是奇货可居嘛。
手性催化一直都是时代热点,热度值长期高达99,只差一度就会成为沸点。
研究者们耸动的频率很高,随便一个契机都能造成火山喷发。
而关于手性催化的研究,无论在什么时间点,只要一有大的进展,那几乎就是全球性的焦点事件。
手性催化的两大核心领域是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
后世有人对手性催化的过程进行过归纳和整理。
其实,手性催化从工作机理上大致可以分为8种类型,而且各有特点,影响深远。
而武田公司自己的化学实验室研究的就是binap与金属铑和钌形成的配合物。
这也是后世上影响力最大的催化方式之一。
甚至,后来野依良治还凭借它获得了诺贝尔奖。
binap的氢化反应却实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能够出产很多不错的文章。
但是对于沈光林来讲,他想要在这方面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却很难。
不是他不行,也不是国内的研究者不够努力,实在是铑和钌都是稀有金属,特贵,而且纯度不好。
很多科学研究也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
比如后世一种很有名气的金属维生素叫做铟,其实它是锌的伴生矿,全球70%的铟产自中国,但是真正能够处理它的却都是外国公司。
就不说圆珠笔笔芯了,就连天然气中添加的那种臭剂,也就是乙硫醇,其实它也是进口的。
乙硫醇被称作最臭的物质,没有之一。
空气中仅含五百亿分之一的乙硫醇时,其臭味就可以被嗅到。
乙硫醇的结构式很简单,也就是乙醇中的氧原子被硫替代。
实验室制备它也不难,用硫脲和溴乙烷的反应就可以得到。
但是国内那么多家天然气公司,竟然没有一家愿意生产这个玩意。
国内曾经用乙基硫酸钠与硫氢化钠反应获得过这个东西。
但是它缺点也很明显:线路长,收益率低,而且对原料要求高,像乙基硫酸钠是用无水乙醇和发烟硫酸制备的。
而国外用于商业用途的乙硫醇,他们是在常压下,采用乙醇和硫化氢经气相催化反应而得的,而且,催化剂采用活性氧化铝为载体,浸渍钨酸或钨酸钠。
如果沈光林是研究化学的,他就可以培植出这种生产方式的公司了。
说回手性催化。
说实话,就连沈光林都有点羡慕野依良治的工作了,可惜的就是他接触这一块的时间太晚了。
到现在,在这个领域也就剩下了一点残羹冷炙还没处理了。
而自己对它却又不精通,只能故作高深的四处忽悠一番。
毕竟,binap配体可以解决简单芳基酮的高效、高选择性氢化的问题,这是手性催化的最主流方向。
在单一实践中,这个催化剂的tof数据更是高达60次/秒,也就是说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每秒可以催化转化60个底物分子。
好强大的催化方式!
不过对于手性催化来讲,可以寻找的热点实在太多了: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生物手性催化,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负载均相手性催化,这些方面随便拿出一个来,都能撬动几十亿的市场规模。
依靠先知赚钱根本不需要买彩票,只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只要不采用刑法上记录的那些方式,钱财自然就来了。
沈光林觉得依靠他自己攀升科技树是有点难度的,但是他靠着忽悠也能从别人那里拿走一些实惠。
就这样,沈光林就给了武田公司一种深不可测而又憨憨的形象。
深不可测的是技术实力和天才嗅觉,憨憨的是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
这是沈光林为自己打造的人设,太精明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昏庸中透着恰到好处的精明才是取胜之道。
这天沈光林就在武田公司的员工餐厅就餐了,他觉得要深入研究一下这家公司怎么样。
然后,他就偶然又碰到了老熟人,来自津市的那个考察团。
据说,他们的事情办理的并不是特别顺利,希望沈老师能够帮忙从中说句好话。
沈光林并没有关心这些,而是琢磨着如何在报纸上刊登自己在纳米领域的突破。
扶桑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产经新闻》,这份报纸的知名度很高,符合沈光林的预期。
他要想把论文在这样一份报纸上,发表文章,那只能就在dj等着了。
这件事估计小林诚也帮不了太多忙,最后还是要落在武田公司身上寻求突破。
沈光林天天去沐汤笙歌燕舞
小林诚和李莉都没来得及找他,办事处却有人来了,说是要请他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