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 增资扩股(第2/2页)

作品:《晚唐浮生零点看书

增长相比,安南商社的业务则可以用“快速”增长来形容,去年已经突破四十万缗,让很多人惊讶不已。就这,还是在支付了大量疫病、海难暴死人员的抚恤后的数字,可见这门生意确实了不得。

现在回过神来了,决定把云南商社的总股本从一千股增加至两千股,具体分配还是之前的原则:税务监(原来是户部)、云南道各占一部分,地方土豪占一部分,公开发行一部分。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很多人是不介意冒生命危险的。宝州那地方虽然被人视为畏途,但赚钱么,不搏命能行?出海就不危险了吗?捕奴呢?都一样的。

有些时候,需求就在那里,但因为种种因素,始终无法建立起稳固的贸易。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资源错配,渤海商社之类的机构,就是来打破藩篱,重新优化资源配置的。

农牧业条件好了,才有足够的人口,才能发展商业。

一开始可以少一些,一百人、两百人就行,理由就是护卫派过去的联络大臣。再往后,可以慢慢增多,一步步扩大势力范围。

这种和平演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亚隆王一定要在政治上可靠,特别是效果还没显现出来的初期,他一定要以赞普的身份支持大夏朝廷的各项政策。

“与其他商社不一样,云南商社有两千股。”邵树德说道。

简单来说,也是增加股本,把更多的人绑上战车。

西域商社看着不像商社。

以庞大的中原消费市场为根本,通过各个商社,将边疆地区的商品大量贩卖进中原,获取商业利益。

在邵树德的计划中,通过商业贸易与亚隆河谷的吐蕃贵族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再通过派过去的少量官员整理地方政务,培养亲夏官员,最后一步就是驻军了。

这个时候,再不调整利益分配,很多人就要寒心,商社发展的上限就被固定了。

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老百姓获得了辽东、云南、安南、西域的商品,提高了生活水平。

要的就是一个利益均沾,要的就是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家一起发财,不叫谁吃独食。

与此同时,其他三家商社的改制似乎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安南商社其实九成以上的利润来自一类商品:香料。

渤海商社经营的产品门类十分庞杂,肉脯、咸鱼、粮食、皮革、珍珠、马匹、羊毛、药材、金属、海兽、鲸制品等等,什么都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真的很难说到底哪种商品是主流,鲸制品或许金额最高,但也没法拉开太多优势,整体呈现较为散乱的状态。

“朕建这些商社,赚钱都是其次。你们这些妇人,真是什么都不懂。”邵树德说道。

于是乎,他决定渤海商社总股本扩充为两千股,吸收一部分辽东地头蛇、世家大族甚至是海盗头子入股——当然明面上身份断不至于如此,这些海盗头子在经常活动的地方,一般都有乐善好施的名声,做了很多善事,声望较高。

当然,这与其经营模式相关。

以渤海商社为例,从建极十年开始,今年已是第十五个年头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这家商社的分支机构遍布辽东各地,关系网四通八达,旗下在编、编外及合作人员多达两万众,已经是一头庞然大物。

宝州九县也能从这个人为催生的市场中获利,因为当地真的发现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翡翠原石矿、宝石矿。

上个月召见延孙的时候,他一时口嗨,答应赏赐他二百股云南商社的股份。后来想想,赏赐太重了,延孙何德何能,居然占20%股份?但所谓君无戏言,说出口的事情,又怎么能随意更改呢?邵树德有些懊恼,怀疑是不是因为借用了延孙老婆蔡邦氏生孩子而下意识给他补偿。

大部分利润都让各级“包工头”及商屯种粮的雇工赚去了,而商社本身还要承担修建简易便道、灌溉水渠、储备仓库等开销,若不是抓了不少奴隶种地补贴,多半还处于亏损状态。

而这家商社的人员,也是各家里面最多的,是安南商社的五倍以上,但利润却差人家一大截。

“亚隆其实比象雄好,扎西德以后有福了。”没庐氏叹了口气,说道。

世间之事,固然不是什么都要谈利益,但确实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点。解决好了利益分配,不知道可消弭多少麻烦。

邵树德也希望云南商社能重点经营这个买卖,然后通过金钱的力量,驱使无数人自发前往宝州。

邵树德深知这一点。他现在基本不碰自己的嫔妃了,养精蓄锐之后,就偷偷宿于象雄王府或亚隆王府,为帝国大业殚精竭虑。

生活还是蛮自在的。

而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持续到了三月末,南郊祭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