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教育(第2/3页)

作品:《大汉皇帝陛下

、甚至是项羽。

按照当初楚怀王与众人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然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却从中作梗,将刘邦封在了路途险远的巴蜀之地。

然刘荣的曾祖父刘邦当时气的是眼冒血丝,几乎都想要与项羽开战了。

不过还是在萧何的劝说之下,接受了汉王的册封。

萧何当时说,《周书》有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且汉中得名于“天汉”,原子意为银河。

固而,刘邦称为汉王,其建立的朝代,自然也就称之为汉代。

刘彘的许多作为,刘荣虽然是看不上,但就刘彘的功绩而言,任谁也无法磨灭。

北伐匈奴,南征南越,向东占领了棒子们的老家,朝鲜半岛,设朝鲜四郡。西征大宛,收服西域,然汉帝国治下之人,皆自称汉人。

汉家的强盛与荣光,成为了以后华夏之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以自己汉人的身份而西汉。

那号称盛世之巅的唐朝,依然没有甩托这个自古不变的自称。

而自称本朝为汉家,自己为汉人,李唐的皇帝为汉皇,唐朝的军队为汉兵,甚至在与吐蕃的正式盟约之中,都是自称汉。

然如今这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刘荣的出现,或许就要改写汉帝国的走向。

汉人这两个字所代表着的含义、荣光,在不远的将来,皆要由刘荣亲手来缔造。

固此,在想到这些之时,刘荣便是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太重了。

但是能亲手缔造一个举世无双的汉帝国,这足以让刘荣,留名于千秋万世。

……………………………………………………………………

荀子曾言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不管是要想要缔造出来一个怎样的朝代来,都是先要脚踏实地的打下无比夯实的基础来。

固此,刘荣便考虑过,要先打基础,既然说是要打基础,教育是怎么说,也绕不过的一个问题。

当初,想办法造出纸来,可不是仅仅是想要个可以赚钱的进项来。

而是比起竹简来,纸张可以让知识更加广泛的传播。

当然,在整个汉家搞个什么基础教育,令汉家数千万之百姓,都能认识字,就此时来说,和痴人说梦也没什么区别。

特别是那次到河东郡去之后,刘荣才发现,汉家此时的基层官吏,也没几个能把字认全的。

此时的精英阶级中,还不知道有多少全文盲,或半文盲呢,怎么能指望百姓呢。

也就在那时,刘荣才算是明白,当初祖父讲给自己的那番话,要多到汉境各地出巡,才能发现出问题来,常年呆在宫里,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固此,刘荣便是决意,在思贤苑中搞出来个私塾来,兴办教育,也是做何试点来。

然刘荣的计划,自然是也曾告诉过,张汤汲黯等人,不过他们中之多数,是完全看不懂太子这是何意。

因为在此时,只有上层精英阶级读书,底层百姓种地便可,为什么一定要认字读书呢。

不过却有一人,因刘荣之言而兴奋,那便是颜异。

颜异之师,便是此时儒家大名鼎鼎的胡毋生,从春秋战国,到汉朝,儒家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演变,演变出来了许多派别。

其中多数派别,虽然嘴嘴上还说着什么有教无类,而其本质已然摒弃了孔子说的那句话,而是认定,有教有类,

然颜异的老师,公羊春秋的执牛耳者胡毋生,却是个坚决推行有教无类的儒学大家。

其自从辞官,回至齐地之后,便是数次在齐鲁各地讲学。

刘荣还曾听刘德说过,其曾听过胡毋生之讲学,连认不得几个字的百姓,亦可听之。

因此,刘德还曾邀胡毋生到淄川国讲学,以教化淄川国之百姓。

然让一个儒学宗师去给寻常百姓上课,估计十句话,半句都难听懂。

这种搞基础教育的事,还是要让那些刚刚出师不久的年轻人来做。

确定了要做的事,刘荣自然是要寻一地方来办学堂了,思来想去,那思贤苑便在上林苑中,那不正好是办学堂的好地方。

汉家的皇家园林,和别的朝代略有不同,后世大多之朝代,皇家园林只有贵族皇室可入之。

而上林苑却不是如此的,平常之百姓,除了特定的一些地方,其余之地,其也是可以入内的。

且上林苑中,还有一大片地方,是让附近之百姓以极其低廉之田税租种的。

当然,要进入之时,是需要“政审”的,祖上两三代不是老老实实的守法良民,还是不能入内的。

不够这个要求,对于大多数关中百姓而言,都算不上是一个要求。

只是办个学堂,这种事,还犯不上去给老爹上条陈请奏。

定下来了之后,刘荣便将此事交给了汲黯来办。

即便虽是不明太子之意,但这好歹是自己投入刘荣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