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1章四句遗言(第2/4页)

作品:《诡三国合集

儒」……临到了头来,却是欲不名「儒」……』

枣祗微微动容,旋即也有些感慨。

斐潜摸着胡子,沉吟不语。他只是一时之间念头一动,想到了这个可能性,但是随后庞统和枣祗就开始顺着斐潜的思路往下『破解』李儒的谜题,而斐潜则反倒是有些糊涂了起来,不知道自己应该说没能明白,亦或是说自己『明白』了,想了半天,干脆沉默是金,只是听着庞统和枣祗两个人讨论了起来。

『此「不具题名」,便是指的「儒」之一字了……』枣祗说道,『「儒」之好名,由来已久,「不具」,或有「不居」之意,亦或是言察举之「不举」?』

庞统捏着下巴上的肉,『有道理……多半就是如此……』

『……』斐潜缓缓点点头。

李儒的名字,显然不是他父辈的人给他取的,虽然说汉代人当中也有一些人会在某些时候改名,但是大多数人的名字还是父辈起了什么,就是什么名字的。

李儒不算是儒家人,甚至若是追寻到李儒的祖先,李儒所传承的学问,都不是儒家的,或者说不是大汉当下在朝堂当中的这些『正统』的儒家的。李儒学问更多偏向于法家,或是纵横家之类的传承,所以一个法家,或是纵横家的传承人,偏偏名字是一个『儒』字……

儒家的事情总是很玄妙,比如说很多时候说不清楚,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儒家。当有人发现了一个坏的儒家子弟的时候,马上就有自称儒家的人跳出来说那家伙不是儒家,最多就是混进儒家的叛徒。然后有人发现了一个不是儒家的好人,马上也会有自称儒家的人跳出来说,那就是儒家,他早就学习了儒家的经文,再不济也领悟了儒家的精神,怎么就不是儒家的人?

『不具题名』,便是指的这个?

『许书有曰,「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故而长史这「不具题名」之意,怕是需从此入手……』庞统微微眯着眼说道,『许洨长又得马南郡之推崇,而马南郡又是「不拘儒者之节」……噫……』

枣祗拍了拍手,『定然如此!』

『……』斐潜发现自己依旧是只能微笑,然后沉默。

却没有想到庞统转过头来,对着斐潜说道:『如此说来,主公之前让刘恭嗣前往青龙寺辩「坑儒」之说,便是绝妙之策啊!』

『嗯……』斐潜保持微笑。

不过庞统这么一说,斐潜忽然也将这两个事情联系了起来。

斐潜原本让刘廙继续去青龙寺,原本的意思也是要『钓鱼』的,因此让刘廙一改所谓批驳的立场,翻过来去维护所谓『焚书坑儒』的正确性,是要让刘廙尽可能的去勾连更多的鱼出来,但是现在看起来,现在这两个事情竟然……

好像,似乎,真的可以勾连在一起!

斐潜眨了眨眼,微微而笑,『侠者,两肋插刀,儒者,盖棺定论,倒也相映成趣……』

『盖棺定论?!』庞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妙极!妙极!哈哈哈……』

枣祗也是笑着摇头,说道,『若是此语一出,怕是天下无人敢自称「儒」也!』

上古造字,果真不是谁便写的……

这『侠』,可不就是两肋插刀么?

至于『儒』一字么……

斐潜捏着胡须,而且从『儒』这个字上,他又联想到了另外一个字,『郎』。

郎的本意是走廊的廊,本意是长檐,后来引申为房前长檐下的走廊。再后来进一步引申,成为待在前廊等待主人召唤的门客。

作为郎,这些门客的地位很特别。他们不是奴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但是他们愿意出卖自己的忠诚,来换取主人的青睐,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一些。

在大汉,郎官数量极多,就像是斐潜自己,也是郎官出身。

而这个『郎官』,则多少有春秋战国之时的门客的影子在内。

大汉郎官的数目很多,想要在郎官之中脱颖而出,由于竞争激烈,实际上能向上爬的,往往都是同时具备三个特点:有钱,有人,有才。

没有怎嘛办?

借势……

换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蹭』。

低下头,舍弃脸,硬去蹭。

什么热,就蹭什么。

看看后世那些各种『小编』,就能知道之前大汉的这些郎官,以及成为郎官的这些儒生是在做一些什么事情了。

蹭出名气了,从儒生到郎官,蹭对主子了,便从郎官成为了执政官。

这就是大汉一般的儒生必经之路。

至于高等衙内,本身就在体制之内,自然就不用多走这一步。大多数的普通儒生,想要从一般的郎官搞倒一个实缺,基本上来说都要走这样的一个过程。

之前大汉风气就是如此,所以也不能怪这些儒生怎样,人总体是要吃饭的,为了吃饭,有时候低头也在所难免,但是总不能就这么一直低下去,然后最后不仅是自己习惯了,还以低头摇尾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