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体制安排(第2/2页)
作品:《澳洲风云1876地图》确实是个好苗子,外放几年积累独当一面的工作经验之后,就可以进入内阁,担任财政大臣和工业大臣都不错。
关键是年轻,今年才三十几岁,又是身份尊贵的公爵世子,其家族荣耀紧紧与帝国捆绑在一起,密不可分,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才。
如今北美是莫如锋元帅坐镇,李栓柱元帅返回帝国本土担任陆军部长,此时派遣李孝祖前去时机恰恰好,不会出现北美区军政都被李家父子掌控的局面。
纵然再贴心,必要的防范还是要有的。
纵观如今的朝堂重臣,基本上一水儿的都是李福寿培养出来的心腹臣子,从范仲斋到张立两任首相,全都是皇室秘书处长出身,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说白了,内阁就是大一点的秘书处罢了。
李福寿不放心让外人掌控朝局,这不可避免的会多走一些弯路,只能自己多辛苦一些,亲自把控帝国前进的方向。
等到法制健全了,方方面面的规矩立好了,政府,议会和司法形成有效钳制的权力格局,选举制度日益完善,到那时他才能够放手,放权。
李福寿没有用心培养皇储李思元,更没有放在身边亲自教导,这是因为当前大洋帝国皇室专权的局面不可能持续下去,今后必然要转向英式君主立宪制度。
也就是说,皇室今后就是橡皮图章和象征性的国家代表,主要的行政权利要让渡给内阁和议会,以实现持久发展。
百年之后
李思元可没有先知先觉之明,他只需要做一個象征性的傀儡皇帝就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交给选举出来的内阁和议会处理。
亲自掌控朝堂数十年,李福寿深知德式君主立宪制的利弊之处,完全就是旧时代封建皇室统治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一个人主导整个国家的命运。
遇到英明之主,能够率领帝国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碰到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之辈,就将是整个国家的悲剧。
这在德皇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前德国和沙俄国力鼎盛,繁花似锦的局面之下,隐藏着深刻的危机,一旦爆发足以摧毁整个帝国。
李福寿不敢赌也赌不起,所以他的选择就是在一战之后的适当时机,促成帝国向议会制转变,大幅度向内阁和议会让渡权利。
凭借自己历年积累的威望,他有信心在关键时候干预朝政,以免走上不可测的错误道路。
这是他内心的隐秘想法,对谁都没有透露。
而另外一个隐秘的想法,那就是将米国推向德意奥同盟的怀抱,目前看来似乎有一点点实现的基础。
扶桑国按照《英日同盟条约》规定的义务,已正式加入协约国联盟对德国宣战,并且出兵占领了青岛要塞,迈出了实际性的一步。
所以,扶桑国是协约国正式成员之一。
米国如今与扶桑国血仇不共戴天,而且有着亚利桑那共和国这道难以逾越的领土问题,肯定不愿意与扶桑国站在一个战壕里。
双方在新墨西哥地区摩擦不断,很有些擦枪走火的意思。
一旦爆发第二次美日战争,呵呵呵……那个乐子可就大了。
米国可以选择仅仅向扶桑国宣战,那英国呢?
基于《英日同盟条约》,英国也应该向米国宣战,力挺自己的扶桑盟友,随后就会把法国、俄国、比利时,希腊、罗马尼亚也牵引进来,为了履行同仇敌忾的盟约,被迫向米国宣战。
这样一来,米国不倒向德意奥同盟都不行。
若英国不宣战,那么气愤之下的扶桑必定会宣布退出《英日同盟条约》,这将会对英国的国际信誉造成重大打击,无论如何都无法自圆其说。
别人都履行盟约了,你自己不履行,感情是闹着玩儿呐?
在李福寿的思考中,一路向北奔驰的皇家专用列车跨过原野和群山,向着北方一路而去……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