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6章一家恩怨两人心(第1/2页)
作品:《诡三国最新章节无弹窗笔趣阁》『既是如此,江东不知其弊乎?』法平见当下战局危险已经解除,江东兵卒奔逃撤退,整个胜负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川蜀一方,心情也就自然放松下来,对于诸葛亮所说的政治层面的问题,就产生了兴趣。
诸葛亮点了点头,『主公有言,制,政也。政治不明,制必阍闇。江东之制,乃主不明,臣不忠所致,非民非兵之过也。』
法平拱手,『还请从事赐教。』
诸葛亮看着在城墙上痛哭流涕的朱然,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方才有朱氏精兵冲到城下,不就是为了亲眼辨认朱然是否真的被俘虏了么?
朱治有如此之决断,一方面尽显狠毒老辣,另外一方面也确实将江东弊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这些事情,也是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
『此战之败,非将军之罪也……』诸葛亮走到了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的朱然面前,『朱少将军既知晓令尊苦心,自当多尽孝道才是……来人,请朱少将军回去歇息罢!』
自是有人将朱然带走。
法平在一旁看着,似乎略有感悟。
『从事,这朱氏……败落,难道是不怕……降罪于他?』法平有些难以理解。
诸葛亮哈哈一笑,『降罪自然会有降罪,可是家业兵卒在手,只是伤了皮毛,不动筋骨,自是无妨……更何况……』
诸葛亮摇了摇头,『江东孙仲谋资轻,周公瑾病重,又有南越纷乱……江东大族原本就无心远征,朱君理此番施为,倒也正中江东大族下怀,岂有不休戚相关,守望相助之理?便是多半雷霆声声,落雨徐徐罢了。』
法平恍然。
任何制度,都是由上层建筑所制定出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由普通百姓自由商议,是永远都商议不出一个有效的制度来的。历史上游牧民族的联盟制度几千年来都发展不出什么高度文明来,就说明自由联盟那一套基本上就是个噱头,真正在联盟的皮下面起作用的还是寡头在统治。
在朝代之初,或许制度是会偏向于底层,但是随着统治阶级的人数增加,摄取民众利益的持刀者就越来越多,最终必然导致利益分配倾向于统治阶级,而对于底层越发的苛刻。典型就是大明朝,在其初期的时候还有见到一些贴近于百姓的制度,但是越往后发展,明朝便是越发的腐朽,到了明末的时候简直就已经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即便是没有清军入关,也必然会被下一个王朝所击败。
所以,江东授兵制属一开始,是为了孙氏自己能够在江东存活下来而存在的制度,支撑授兵制的,便是『奉邑制』和『复客制』。前者是招募私兵的财政来源,后者用来保障授兵将领的个人开销。实际上,江东授兵制的实现,倚仗的是军事与经济权利的切割和退让。换言之,授兵将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军政与财政的独立。显而易见,这对统治者存在严重隐患。
虽然说这样的制度,让江东在短时间内三代交替没出什么大篓子,但是也导致了江东当下的重大隐患。通过让渡权利,调动了将领的积极性,属于战时政策,具有较强的临时性。因此在政权稳定后,便需要采取反制措施,避免授兵将领军阀化,以及地方藩镇化。
可是给出去方便,收回来难。
而且这种事情,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导致在孙权后期,根本指挥不动将领,就连鲁肃这样在三国演义里面老实人形象的,也有万余的直属部曲,让孙权好生惦记,好不容易等到了鲁肃死了,便是露出了猪像吭哧一口……
鲁肃为什么那么多的兵?
那是因为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兵。
为什么周瑜死了不敢让孙权代领其兵呢?
这懂得的自然都懂。
为了控制这些将领,不让他们无限扩张,江东的部曲几乎完全都是私有化。将领自行招募,自行筹钱,自负盈亏,自己承担一切风险,如此一来,招募而来的兵卒肯定就是只听将领一个人的,而不是听从孙十万的号令。孙权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又被迫发明了诸多配套措施,比如奉邑制、复客制等等来限制将领,而奉邑制与复客制,又是均是以让渡赋税、人口为代价,又变相损害了江东的财政根基。
也就是说,为了一个bug的打补丁,制造出更多的bug……
纵览江东发展历程,讨伐山越,人人争先,但对外作战,就一塌糊涂。
讨伐山越意味着扩充私兵,但对外作战,则意味着消耗私兵。
因此,江东的对外战争中,不仅江东大族战斗欲望低下,就连淮泗集团也为了保存实力,往往是出工不出力。
当下江东这个制度的弊病,也就展现无遗了。
朱治一倒,中军便是直接撤退,带动全军溃败……
但凡大战,往往是在胜负见分晓之后,才能开始产生真正大量的伤亡。
先有胜败,才有大伤亡。
所以士气很重要。
或许江东真的有机会打下鱼复,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但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