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赵铭的误会(第1/2页)
作品:《扶明灭清》隆武皇帝委任何腾蛟督师,是对他的信任和宠幸,将他视为帝党干员,和可以依靠的人。
当年隆武在南阳做藩王时,就与何腾蛟有交际,算是熟人。
隆武在福建登基后,圣旨传来湖广,何腾蛟首先带头拥护,更奠定了他在隆武心中的地位。
此次北伐,原本是何腾蛟立功,壮大朝廷和隆武声威的大好机会。
可是何腾蛟却办砸了,不仅险些失败,陷朝廷于险境,而且还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使得隆武极为被动。
隆武在长沙,收到堵胤锡的奏折,看见锦衣卫密碟的禀报,一时间如遭雷击。
他反应过来后,立时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即便决定亲自赶来岳州,替何腾蛟擦屁股,并稳住军队。
当时内官庞天寿等人,俱都出言劝阻,害怕军队对皇帝不利,但隆武却力排众议,只率领三百骑兵,便快马加鞭,赶到了岳州城。
这次隆武对于何腾蛟,真的十分失望,一是何腾蛟做战不利,辜负了他的信任,二是,军队发生兵变,使得他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处理容易发生叛乱,不处理又有损朝廷威严,让隆武极为被动。
这将令隆武需要花费大力气,大精力,才能恢复他在军中的威严。
为了不刺激军队,同时隆武感觉何腾蛟确实不适合领兵,遂即决定打发何腾蛟回长沙,不过隆武自己却留在了岳州。
堵胤锡等来不是锦衣卫缇骑,而是隆武皇帝朱聿键,而皇帝并未对他进行处罚,反而加为太子少傅,拜东阁大学士,继续统领明军北伐。
这让堵胤锡极为感动,众多将士也都是欢欣鼓舞,大赞皇帝圣明。
随后朱聿键又加封有功之将,追封刘体纯为皖国公,并亲自祭奠,令明军士气大振,并借机笼络人心。
此时,豪格仓皇逃入武昌,湖北清军不足五万,正是收复全楚的绝佳时机。
堵胤锡遂即建言,以高一功出荆州北上,取襄阳以御河南之敌南下增援,主力挥师东下,攻战武昌,一举光复全楚。
若襄阳武昌在手,清军入楚之路被堵,朝廷养锐数载,便可建瓴而下,光复金陵。
此议令朱聿键大为振奋,遂即决定御驾亲征,兵发武昌,收复全楚之地。
七月中旬,明将高一功出荆州北上,朱聿键又令刘芳亮、马进忠将兵三万增援,两军会师于宜城县,于七月十八日,兵临襄阳城墙下。
与此同时,明军前锋郝摇旗,进抵武昌南郊。
朱聿键遂即亲率十余万大军,顺江东下,楚赣大震,豪格急派三路人马,分别前往、南昌、江宁、北京请援。
江南,无锡。
赵铭独自一人,负手站在地图前失神,整个人像根木头似的纹丝不动。
时间进入七月后,战局依然在向着不利于东海镇的方向发展。
满清朝廷趁着东海镇主力在江南抽不开身,派出施琅率领的水军,还有巴颜率领的正蓝旗新军,扫荡山东和辽东沿海。
东海镇辽东、山东两卫的屯军,或死或降,东海镇水师赶到之时,只从长山岛接出谢迁等千余将士,另外几支人马,因为没等来援兵,向清军投降。
这个消息传来江南,对赵铭打击很大,不仅是因为经营数年,准备用做跳板,攻击关外,关门打狗的战略毁于一旦,屯军损失惨重,还因为施琅这个名字,让赵铭有些不安。
明军水师救援长山岛时,与清军水师进行了一场海战,结果明军胜利,清军水师退往威海。
虽说明军水师击退了清军水师,但是从水师带回的消息来看,清军水师已经具备一定战力,且击沉了明军一艘福船,便让赵铭警惕起来。
若是任由清军水师发展,今后对东海镇,必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赵铭有心再次北上,摧毁满清的水师,可是所有兵力,都被牵制在了江南,并且江南的局面,也不乐观。
进入七月后,王翊、王德顺已经连续派出两波信使,突围出城,向赵铭请援。
孔有德、耿仲明是清军中,最善于使用火器,特别是火炮的军队,清军以重炮轰城,武进城经受近两个月的炮击后,城墙出现多处垮塌,已经与清军进行了巷战。
赵铭了解两人,不是万不得已,两人不会连续两次派人突围请援。
这说明,武进城已经到了危急时刻,而赵铭等的转机,却还没有出现。
“大帅!”一声呼喊,把赵铭从繁杂的思绪中拉了出来。
赵铭转过身来,是胡为宗来见,他身后还跟着一人,见到那人,赵铭眼睛一亮,顿时疾步上前,惊喜道:“陈先生什么时候回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被赵铭派往湖广的陈明遇,他风尘仆仆,笑着看着赵铭,行礼道:“大帅,卑职幸不辱命!”
赵铭闻语眉头一挑,有些不敢相信,惊讶道,“湖广战局有所突破?”
一个月前,赵铭便收到了隆武帝下令北伐的消息,可等北伐之后,才晓得是何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