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淮南矿脉(第1/2页)

作品:《扶明灭清

赵铭闻语,不禁愣道:“怎么,不能挖?”

顾炎武小声道:“摄政,早些年的时候,北京常年地震,朝廷认为采石炭,有伤龙脉,所以叫停直隶周边开采石炭。凤阳这边的石炭矿,洪武年间确实开采过,可后来大多都停了。这里毕竟是中都,摄政大肆开挖,恐怕有人会说闲话。”

“怕伤龙脉?”赵铭皱眉道。

顾炎武点了点头,“确实有此说法!”

赵铭心中明白了,不过这矿,赵铭却是非挖不可。

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前,其实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英国人的生活水平,还甚至不及中国。

一般而言,认为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而不爆发于中国,通常都是主观认为,是因为制度问题,但这种说法,其实是西方中心论之下,掌握思想霸权的西方,为在全球建立自己的制度自信,而强加给我们的一个很片面的观点。

工业革命为何爆发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

这就该问,中国为何无缘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乃是商业革命,这点中国在南宋和明朝,在江南地区,都形成了极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宋的城市化甚至达到了百份之十二。

这就说明,中国有商业革命这个前提,那为何没有引发工业革命。

那就得看其它条件,而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粮食,二是能源,三是市场需求,四是内外环境稳定。

既然要工业革命,那就得有百姓进城去当工人,便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些工人。

若是工业化,首先粮食价格就得降下来,让不断进城的工人,能够吃得起粮食,还有得赚。

若是不然,粮食不足,粮价飞涨,工人无法在城中养活自己,那么肯定会出现人口回流,进城的工人,将大量返回农村种田。

而在粮食产量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有发言权。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还在落后的轮耕,而中国每亩地精耕细作,亩产远高于英国,且无论是南宋变态的百分之十二的城市化率,还是明朝江南形成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都说明中国能够供养大量城市人口。

那么粮食就不是限制,中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在看市场需求,这点就不用多说,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货物,一直畅销世界,都不用打上门去,求人家让你做生意,各国便不远万里来求购你的货物。

因此,市场需求,也不是约制中国发生工业革命的问题。

那么就只剩下后面两个,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内外环境的稳定。

内外环境的稳定,这点先不表,便假设中国在内外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能否发生工业革命。

答案是并不容易。

有人说,那是不是因为没有蒸汽机?

提到蒸汽机,人们想到的就是瓦特,但其实就像发明灯泡的不是爱迪生一样,蒸汽机在瓦特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他只是蒸汽机的改良者,而并非发明者。

最早的蒸汽机,其实出现于埃及,是用来开关神庙厚重的石门,而中国在汉代,就已经利用蒸汽机来鼓风了。

既然这也不是问题,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蒸汽机,没有被利用和改进,没有大规模应用,从而爆发工业革命呢?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催动蒸汽机运转的东西,也就是煤炭,也就是能源。

工业革命,不可能是靠烧木柴来实现,必须要有新的能源。

中国是产煤,不过产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方,而中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却又集中于江南。

北方经济崩溃,经济重心和人口大量南移,而江南一地,却没有大量的煤炭来源,使得百姓只能去砍木柴,烧桔梗,并利用炉子和独特的灶,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中国的煤炭,九成在西北和北方,距离江南的煤炭,最近就是淮江两岸,淮北和淮南两个矿区,且开采不多,运到江南,普通百姓更本烧不起,只有达官贵人使用,消耗和需求有限。

北方经济不发达,煤炭储藏虽然丰厚,但是交通不变,一旦离开一定距离,运送成本立刻上升,除了京师用点煤外,普通百姓也是烧不起。

相比之下,英国环海,运输方便,所以普遍使用了煤炭。

当然光有煤炭,也不行,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对蒸汽机不断的改进。

最初的蒸汽机,笨重不说,消耗的煤炭也多,并且效率低下,一般行业不需要这种烧着昂贵煤炭,有作用不大的东西,只能当做玩具,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不值得推广。

因此,能让蒸汽机进化的行业并不多,唯一适合的就是用来采煤。

煤矿的煤便宜,可以完全不在乎煤的消耗,满足原始蒸汽机的高耗能,而外部对煤炭的需求,又不会使得蒸汽机失业,那么它便有了进化和改进的机会。

因此英国自1698年萨弗里发明第一台用于煤矿抽水的原始蒸汽机后,经过200余年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