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还可以抢救一下(第1/2页)
作品:《扶明录笔趣阁无弹窗笔趣阁》堵胤锡原本将赵铭想成废立君主,欲图谋逆的权奸,可今日内阁议事,却发现赵铭并没有那么简单。
肯对自己动刀子,来壮大朝廷的实力,说明摄政王殿下,还是可以抢救一下。
至少现在看来,摄政还没成为司马昭,最多能算个早期的曹丞相,还是一个有这一腔热血的赵丞相。
一时间,堵胤锡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决定帮一帮赵丞相,希望他不要走上歧途。
赵铭见堵胤锡支持,心中很高兴,“有先生支持,孤王相信,大明很快就能拧成一股绳了。”
赵铭目光注视堵胤锡,知道内阁议事,让他已经进入堵胤锡的内心,于是继续攻略,一脸真诚道:“先生,以后就拜托了。”
堵胤锡虽然改变了一些想法,但是对于赵铭还是十分警惕,避开炙热的目光,作揖道:“敢不从命!”
次日,赵铭以汉王身份,向朝廷上表,称愿意归还江浙、辽东、闽、粤之地,归还市舶司,将汉军精锐,编为朝廷禁军,以及自汉国藩府借之赋税六百万两,用于发放俸禄、奖赏士卒,安置流民。
奏疏一出,举国震惊,朝野上下,纷纷称赞摄政王贤名,连后宫内一直不理朝政的朱由榔,也感动的哭了。
虽说,朱由榔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主,但是他智商也没什么问题,能够看出赵铭此举,乃是壮大了南京朝廷的实力。
想着前不久,摄政王顶住压力,给他在江南选秀女,给他解决个人问题,心中就忍不住感动。
朱由榔不禁谓左右道,“有摄政在,朕无忧矣!”
不过对于此事,赵铭的诸多心腹,却有些担心。
这些地盘掌握在汉国手中,都是汉王的,除非将汉国灭国,否则那谁也抢不走。
可是,交给了南京朝廷,就不在是汉王的了。
虽说汉王担任南京摄政,但是汉国是世袭的,摄政却不能世袭,且有可能被罢免,毕竟南京朝廷名义上的主人,是皇帝,而不是摄政。
这便让众多心腹,担心今日的付出,今后不过一场空。
赵铭对于属下的担心,却只是微笑安抚,让他们不用为此担心。
属下们见赵铭的微笑,以为赵铭心有成竹,心想如今大王权势滔天,南京各部和禁军都掌控在大王手中,废掉皇帝不过时间问题,确实也没什么好担心。
不少人也自认为看清了大王的套路,不过是想玩王莽、曹丕那套,搞什么禅让,武臣们对此很不以为然,有兵有钱,搞那么麻烦。
次日,赵铭便以朱由榔的名义,下旨准许奏清,并好好的夸赞了自己,将自己以周公自比。
朝廷旨意一下,赵铭遂即让自己儿子,赵信为汉王世子,委任杨文聪为汉国领议政,迁汉国王京至吕宋。
汉国上下,对于杨文聪这个空降的领议政,感到十分意外,认为不该将领议政的位置,交给一个外人,不过在赵铭言明,杨文聪乃是他安插在朝廷的密间,为他效力十五年之后,众人便都偃旗息鼓了。
十五年,那绝对是老革命了。
汉国迁藩于海外,而原来汉国浙江、闽粤的官员,则摇身一变,全部变成南京朝廷的官员,整个过程倒也并不复杂,并未形成混乱。
十月间,秋收过完,南京朝廷的变动也已经完成,而有了钱粮之后,朝廷各部立时全速运转。
首先,官员的俸禄全部补齐,将士的奖赏落实,官员升迁和任命完成,使得汉王赵铭获得极高的威望,深受朝野拥戴,摄政地位牢不可破。
这时,五十汉军,赵铭从中挑选四十五万人,再募兵五万,合计五十万人,编为南京禁军,剩下五万汉军,则连同眷属,迁徒吕宋,继续为汉国藩兵。
十月底,禁军编制已经落实,而各部也经历小半年的训练,加上南直隶、浙江等地的赋税解押上来,南京朝廷可谓兵精粮足。
早在占据闽粤之前,汉国每岁的赋税,就高达一千五百万两,如今将大明本部藩地归还朝廷,南京朝廷岁入立时达到一千四百万银元。
按理说,汉国的精华,就是江浙,赋税来源也主要是在江浙地区,南京朝廷因该至少能获得一千五百万两的赋税,不过因为各大海商,还有华兴公司,并不以愿意,将注册登记之地,转到明朝,所以这些公司的赋税,大多交给了汉国,而后汉国截留六成,剩下四成上缴朝廷。
对于商贾和士绅而言,他们的势力,已经可以控制和影响汉国的政策,却很难影响南京朝廷,所以希望合理的逃避朝廷赋税。
这样一来,朝廷的赋税,便少了很大一部分。
不过即便如此,南京朝廷的府库,也一下充足了。
现在南京朝廷有兵,有钱,有粮,且士气旺盛,赵铭遂即决定,陈兵长江一线,准备渡江驱逐江北清军,不能让江北军的老弱,在江北死撑了。
十月底,原江北军大帅李成栋,再获得朝廷调拨的粮草和器械之后,首先率兵渡江,自瓜州上岸,而后,朝廷诸部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