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宜从众议(第1/2页)
作品:《扶明录笔趣阁无弹窗笔趣阁》江西湖口,江北军兵船云集,军帐漫野。
朱以海起兵后,久经战阵的江北军,一路所向披靡,连破隆武之军。
不过,随着战线拉长,加上士卒疲乏,江北军杀入江西后,便被金声桓挡住。
这一挡,朱聿键便有了喘息的机会,立时以武昌为行在,传檄各省,起兵勤王,平定叛乱。
四月底,江北军与赣军大战几场,并未讨到什么便宜,而随着湖广的明军抵达九江,江北军想要速灭隆武朝的计划,便基本宣告失败了。
此时,在湖州城中,身穿龙袍的朱以海,满脸有些懊恼。
大明君王,历代以来,都是有骨气的。
远的说,当年成祖靖难,建文皇帝自·焚于南京,不说真假,此后在未出现。
再说,当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落入瓦剌之手,也是硬气的很,而代宗皇帝面对瓦剌兵临城下,亦是坚守京师。
最后,崇祯皇帝,虽做错了许多事情,但最后还身殉社稷。
然后,自崇祯后,明朝的皇帝,似乎骨气都被先帝们用光了。
清军南下,弘光帝仓惶出逃,最后为清军俘获,不仅死的憋屈,也丢了大明的脸面。
朱以海原以为,朱聿键以中兴之主自居,有点骨气,会坚守南京城,可不想他自比宋高宗,还真如宋高宗一般,情况不对,便直接溜走了。
若是朱聿键留在南京,现在战事已经结束,朱以海已经像成祖一样,在南京登基,即皇帝位,可是现在,朱聿键逃到武昌,便使得朱以海的计划落空了。
这时,朱以海负手站在地图前,身后站着李成栋、吴兆胜、张煌言、夏完淳等人,正商议着如今局势。
这时,朱以海呼出一口气,背对着众人道:“今唐藩拥楚赣、闽粤之众,其兵不下五十万,孤已难以速胜。”
说着,朱以海转过身来,目光扫视众人,不禁沉声问道:“如今局势,僵持下去,孤势必衰,卿等可有对策!”
江北军打到湖口后,一是战线拉太长,补给不便,二是占据南京、安庆、芜湖等地后,兵力分散,人马不够用,三是,存在的器械,特别是从吴越军处购得的开花弹,消耗太快。
这些原因,使得江北军的攻击,开始乏力,后续不足起来。
朱以海久经战阵,对于自己的处境十分清楚,江北军总体势力,弱于隆武朝廷,若是一拳不能将隆武朝击倒,下面就该他挨打了。
大堂两侧,众文武议论一阵,李成栋先出班奏道:“殿下,唐藩兵马人数虽众,然论战力,臣以为不过尔尔!臣是兵力不足,若再有万余精锐,再从吴越藩处弄来一批火器,击败金声桓易耳!”
朱以海自然知道,江北军比隆武的军队能打,可关键,他已经是五指成拳,没有精兵可投入战场了。
张煌言出班奏道:“殿下,臣观历代圣人之兴,天时与人事,二者也!今以天时观之,唐藩既立而天下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唐藩即位十二载,天下分崩离析,形势未见好转。且观唐藩所用之人,皆庸碌无才,志在金银,倾轧争权。由此观之,唐藩非复兴圣人,非真命之主也!因此,唐藩曾有殿下,有吴越藩辅之,依然难安天下!”
朱以海听张煌言之语,意思就是朱聿键并非真命天子,所以他做皇帝十二载,有朱以海和赵铭这样的能人辅佐,依旧难成大事。
这时先说明,天命不在朱聿键一边,让朱以海安心。
张煌言顿了顿,继续道:“殿下于大明素有大功,天下人为之折服,且殿下军政齐肃,赏罚明信,民皆仰之。今殿下与唐藩相争,而民不相助,概因无名也!若有名,则英雄归附,民心顺从,一呼百万,甘愿效命君前。因此,臣请殿下,早登大位,正名份,使民归心,立太祖之业!”
朱以海心头一振,张煌言是让他称帝,与朱聿键抗衡。
如今朱聿键是皇帝,而他只是自领监国,低了朱聿键一头,他的旨意和朱聿键的旨意同时到地方,地方肯定选择听皇帝的旨意。
不过当皇帝这种事情,从王莽开始,便是有剧本在的,都是需要三辞三让,方能勉为其难的接受地。
朱以海道:“孤起兵,只是唐藩任用何腾蛟等奸臣,欲为朝廷扫除奸贼,并无此意啊!”
都不称朱聿键为皇帝,而称唐藩,根本就没把朱聿键当皇帝了。
夏完淳看见朱以海这么虚伪,有点忍不住了。
如今局面,若是不迅速立起大起,争取地方的支持,江北军难有胜算。
朱以海话音刚落,夏完淳便出班奏道:“殿下,百姓苦鞑虏暴行,思大明复兴,而唐藩即位,重用奸逆,使百姓饱受盘剥、分裂之苦。今殿下继大位,一是为天下百姓,顺应民心,二是为了相随不弃之人。江北将士,众多绅士,洒热血,献钱粮,携亲唤友而从殿下,所为者何?除去大义外,自是期望攀龙鳞,附凤翼,待成事之日,尽为王侯。今殿下不正大位,恐相随之众失望,则有他谋。届时大众一散,殿下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