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干涉战争(第1/2页)
作品:《扶明录蚂蚁文学》大凌河畔,三万吴越军驻扎于西岸,大凌河城内。
这座城池,是一年前,吴越军在远来大凌河城的废墟上建造,并为战死于此的英烈立碑,篆刻了他们的事迹。
吴越军在关外,共计只有不到六万大军,如今又收复了辽河平原,为防止蒙古人和北面的野人,趁机占据辽河平原,吴越军需要在辽中一线,布置大量兵力。
这便使得,赵铭只能集结三万人于大凌河一线,窥视锦州。
不过,就这三万人,其实已经到了调动兵马的极限。
这到不是因为实在抽不出来兵力,而是因为天气太冷,物资只能勉强维持这么多军队。
现在,大凌河城内,挤满了吴越军的士卒,每条炕上,都是人挤着人,城中人头攒动,战马嘶鸣,城外一座座军帐内,士卒们则只能围着火盆,瑟瑟发抖的取暖。
此时,已是隆武十二年正月,也就是1656年。
这时关外大地,依旧银装素裹,堡垒和营寨被薄雪覆盖,融入大地,放眼望去,俱是一片雪白。
在得知关内的清军内讧之后,赵铭便调集了三万精兵,屯住于大凌河堡,准备干涉满清内部的纷争。
这时,三万吴越军已经准备就绪,不过赵铭还在耐心的等待,关内送来的消息。
毕竟,赵铭的意图是,谁占上风,他就打谁,他必须弄清关内的战局。
清晨,堡垒内活动的士卒,哈着白气,吃着大饼,喝着肉汤。
赵铭一手拿着饼子,一手端着肉汤,边吃边与手下商议统治关外事宜。
“殿下,议政府在关外,前前后后,花费银钱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余万两。如今虽收复辽中,但此地气候严寒,人口凋敝,不仅不能为议政府提供钱粮,往后在此驻军,还需送来补给,每年怕还要花上两百万!若光算钱粮,议政府无疑做了个赔本买卖!”参军虞胤随口说道。
张家玉道:“虞参军,帐不能这么算,议政府收复辽中,战略上就占据了主动,以后清军受到辽中驻军牵制,便不可能南下。”
顾炎武也道:“不错!收复辽中花费虽多,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从兵事上来说,清军将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陷入两线困境。从民生钱财上来说,收复辽中后,清军对南方威胁基本解除。如此一来,江东就有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可快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每年多缴纳的赋税恐怕多达千万,足矣弥补辽中二百万的消耗。”
赵铭喝下一口肉汤,呼出团团白气,颔首道:“辽中之地,如今的确地广人稀,不过此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只要移些百姓过来,加以开发,土地能够种植豆子,山中还有药材和毛皮,能给议政府带来不少税收。另外,辽中与蒙古相临,占据辽中,我们便能从蒙古获得马匹,组建骑兵。”
虞胤听了众人的话,放下碗来,惭愧道:“臣只看着银钱消耗的厉害,目光短浅了。”
赵铭微微一笑,“孤准备先征发二十万人,来辽河屯垦,你们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屯户到来。”
“殿下放心!等天气转暖,臣等就让辽中驻军,帮忙新建屋宅,再传信王京,让户曹调拨一批粮食,保证屯户来此,有屋住,有饭食!”顾炎武道。
赵铭默默点头,忽问道:“孤离开朝鲜,已有些时日,朝鲜如今局势如何?”
顾炎武哈着白气道:“据朝鲜传来的消息,崔呈秀大兴牢狱,已经杀了上千人,朝鲜宗室也死了不少人。”
顾炎武顿了顿,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殿下,是不是让崔呈秀收敛一点。”
赵铭却端起肉汤招呼道:“汤都凉了,来,喝汤,喝汤!”
众人见此只是能闷头喝汤,片刻后,张家玉打破沉默道:“殿下,关内的消息也该传了。若是消息不至,我们是否提前动手!”
赵铭闻语,沉声道:“按实力来说,福临综合起来,远远强于阿济格,阿济格应该不是满清朝廷的对手。不过~不过,阿济格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在其凌厉的攻势下,福临又未必能顶住!”
顾炎武接过话头,“现在冒然出兵,就怕阿济格本就将福临打得节节败退,我们从后一冲,福临直接倒台,让阿济格冲入北京,杀了福临,登基做了皇帝,成立新的满清朝廷,成功靖难,那我们就白忙活一场了。”
张家玉道:“这个时机,确实不好掌握,阿济格处于劣势,我们要出兵,攻击福临,帮助阿济格稳定局势。阿济格要是胜了,我们至少要保证福临逃出北京,在山西或者关中重组满清朝廷,与阿济格对抗。如此才符合我们的利益。”
赵铭道:“正因为如此,孤王才要等待关内消息。”
这时,屋门忽然被推开,一阵冷风灌入,吹得众人脖子一缩。
赵铭等人忙扭头看去,只见谢迁大步进来,他先关上门,然后一边拍着身上雪花,一边道:“殿下,军情司派往关内的细作回来了。”
赵铭大喜,遂即一脸严肃的问道,“关内情况如何?”
谢